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堂来的风 > 第242章 内战大市场

第242章 内战大市场(2 / 2)

*

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要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国民党与苏联的军事合作中断,急需找新的外援,但英、美、日三国,无论选谁,都会造成与其他两国关系紧张。

只有德国,与民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

于是这年,德国退役上校鲍尔被蒋介石聘做经济事务顾问。

他之后找了40多名德国军官,给国民革命军提供军事训练支持,还一起制定北伐计划。

德国一战后下岗的军官们,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剩余战斗生产力,在民国找到了再次用武之地。

1928年,国民党完成北伐,名义上完成了统一,但日本又对中国,开始布局侵略战争。

民国政府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应对日本侵略的自卫能力。

而德国,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从此,中德两国在军事、工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德国企业与民国的钢铁、机械等领域,也有了大宗贸易。

*

在这种环境下,艾徳勒克自然要重新在民国布局。

而此时,庆岛发生的一件事,也令哈德里更加认定了这个市场。

艾徳勒克家的德兴洋行,一战之前曾与庆岛华商郑光经营化学染料。

郑光幼贫,从染料店铺学徒做起,1905年认识了洋行主管克莱克,彼此年纪相近、交谊颇深,成了好朋友。

1907年克莱克要回德国服兵役,让郑光自己开个染料店。

他说,我父亲是洋行总部的董事,可以给你优惠,让你先提货、后付款。当时的经销商,可都得提前付50%押金的,这可是非常好的条件了。

郑光很穷,但颇为决断。

他咬牙借钱开了店,经营艾徳勒克菲利厂的品牌染料,很快就挣了不少钱,也成了当地的华商小富。

他很感谢德国人克莱克对他的帮助。

1914年8月,洋行的商船刚运货2000吨到庆岛港,交给郑光寄售。

没想到刚接货之后两天,日本就侵入庆岛,那些染料从此就不知下落。

哈德里认为,肯定跟其他的到港货物一样,被日军抢劫,也是血本无归了。

1922年民国收回庆岛主权时,日本移交的行政权里,就包含原收缴的德国洋行资产。

现在中德大力商贸,就开始陆续有德国商人,再去庆岛重续商机。德兴洋行也想重新布局。

洋行主管奔赴庆岛,没曾想,与郑光一接洽才知道,郑光一直在等他们回来!

当时郑光已经接到船上货物,日本人一占领,郑光的染料杂货店就卸下招牌,停止营业。

因为日军把德国驻军打跑了,且占领后在庆岛,对中国人实行了一系列血腥暴力、烧杀抢掠的镇压。

他们和德国人不一样,德国虽然也是侵略,但是还有基本的“殖民地秩序和人性道德”,想将此地建成未来德国移民的居住地。

日本就是为了搜刮和掠夺。

郑光不喜欢与日本人做生意,直接关了八年的门。

如今见德兴洋行的人回来了,郑光便按1914年所拟的那张原协议,按八年前的价格,如数向德兴洋行付清了货款。

庆岛被日本侵占后,其他能祸祸、能拿走的东西和财物,日本人早都拿走了。

连德国人建造的、数吨重的大船坞和起重机,撤退前怕被日本人偷,特意沉到海里的,日本人愣是打捞出来,给运回国了,变成了他们的三菱重工。

哈德里完全没想到,这个已经因战争打了水漂的买卖,八年后,居然还能失而复得、收回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