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章江机场,一架波音737降落在跑道上。
李铃音陪着老海因里希与六位德国工程师一道。
几经转机,来到了章江。
去往厂区的路上,老海因里希望着车窗外章江的街景:
参差的楼房、自行车流、路边小店晾晒的衣物……
旁边一位年轻的德国工程师凑近同伴,压声道:
“这城市看起来……和斯图加特很不一样,不是吗?”
李铃音此时心里一紧,不知道为什么林夜会同意他们来这种小地方的工厂考察。
本来谈得挺好,结果因为最后这一考察,说不定会前功尽弃。
可当那片庞大的银灰色厂房建筑群展示在眼前时。
包括李铃音在内,所有的德国人都愣住了。
这规模、这气势,不像工厂,倒像一片蛰伏的现代金属巨兽,安静地吞吐着光晕。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宏大的工厂, 眼前的建筑美的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东西。
车子驶入开生机械崭新的大门。
门卫身着笔挺制服,敬礼标准,自动化道闸无声滑开。
厂区内的景象,与外面的小城仿佛是两个世界。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两旁是精心修剪的草坪和低矮的灌木,看不到一丝杂物。
远处,一座座银灰色、线条极其简洁流畅的巨型厂房,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嘈杂的噪音,只有一种近乎科幻的静谧和秩序感。
“这……这是工厂?”
刚才低声议论的年轻工程师忍不住脱口而出,眼睛瞪得老大。
老海因里希没有说话,但一直平静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讶。
他见过德国最现代化的工厂,但眼前的景象,依然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建筑的规模、设计感和洁净程度,完全不逊于甚至超过了许多欧洲顶尖工厂。
李铃音悬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
她也被震撼到了,没想到林夜在老家投建的工厂,竟是这般模样。
回头一想,却是自嘲自己太多虑了:
林夜什么时候打过没有准备的仗?
林夜和吴斗生带着几位厂领导早已在行政楼前等候。
他今天特意穿得比较正式。
“欢迎!海因里希先生,各位专家,欢迎来到开生机械!”
林夜上前紧紧握住老海因里希的手,翻译在一旁快速传达。
简单的寒暄后,林夜没有过多客套,直接切入主题:
“各位远道而来,时间宝贵,我们直接去车间看看吧。”
他引领着众人走向最近的一座主厂房。
进入车间需要经过一道风淋室,除去身上灰尘。
这个细节,让几位德国工程师不禁微微点头。
这是高洁净度车间的标准流程。
当厚重的隔音门缓缓打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眼前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德国工程师们也发出了低低的惊叹。
车间内部空间开阔得惊人,挑高超过十米,光线透过顶部的采光带均匀洒下,明亮如昼。
地面是光滑如镜的环氧地坪,一尘不染。
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如同精密的钢铁巨龙,静静地匍匐着。
巨大的机械臂、悬空的传送带、模块化的加工中心排列得井然有序。
许多设备还罩着透明的防尘罩,上面印着德文、日文的标识,显然都是进口的高端货。
“这是我们的一号总装车间,”吴斗生介绍道,语气带着自豪,
“目前主要进行大型农用发动机缸体和变速箱的初步加工和组装。这条生产线融合了德国和日本的技术,自动化率达到了85%。”
一位德国工程师忍不住走近一台正在缓慢移动的巨型龙门加工中心,仔细看着上面的铭牌和参数,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