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无法理解全部,但那残存的只言片语和轨迹,仿佛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海中某个一直闭塞的关口!
他之前的所有感悟——流影身法的预判、寸芒剑指的发力、矿坑中的生死洞察、乃至灵魂烙印的道纹——都是零散的、本能的、高层次的“应用”。而这篇残诀,却提供了一个低层次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入门”方法!
如何通过调整自身呼吸、气血、乃至精神波动,去主动契合、感知、乃至细微引导那种无处不在的“流转韵律”!
这对他而言,意义非凡!这或许是他能否真正主动修炼、而非仅靠被动感悟的关键第一步!
他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些,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明亮光彩。
苏半夏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变化,惊喜道:“洛兄,你对这个有感应?”
洛九川极其缓慢地、幅度微小地点了一下头,喉咙里发出一个气音:“……嗯……”
韩文举见状,更是兴奋:“太好了!我再去杂闻阁翻翻!说不定还能找到其他碎片!”说完便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
苏半夏小心翼翼地将拓片收好,柔声道:“洛兄放心,我会仔细研究此术,结合你的情况,尝试助你修炼。”
洛九川再次微弱地点头,心中却涌起一股久违的渴望。这残诀,如同在无尽黑暗中,为他照亮了一条极其狭窄、却真实存在的路径。
之后数日,苏半夏依据那残诀理念,结合自身医术和洛九川的特殊状态,创出了一套极其温和的、近乎“意念观想”般的调息法门。她引导洛九川,不再试图吸纳灵气(他也做不到),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体内,去感受自身气血最本真的流动节奏,呼吸最自然的起伏频率,并尝试以那残诀记载的“星轨韵律”去细微地引导和契合。
这个过程起初毫无效果,且极其耗费心神。
但洛九川凭借其强大的意志力和灵魂烙印的微弱加持,坚持了下来。
渐渐地,他进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他仿佛能“看”到自身血液如同地脉岩浆般缓慢流淌,“听”到心跳如同战鼓般规律轰鸣。他尝试着,用意念微微拨动气血的流速,调整呼吸的间隔,使之更贴近那玄奥的“韵律”。
数日后,奇迹发生了。
当他成功将一次呼吸与一次气血涌动完美契合那残诀韵律的瞬间——
他全身猛地一震!
并非力量增长,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协调与通透感!
原本无处不在、撕裂般的剧痛,竟然极其短暂地减轻了一瞬!仿佛破碎的身体在那一刻达成了完美的内部和谐,减少了内耗!
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怀中那沉寂的青铜时炉,似乎极其轻微地 “嗡” 了一声,炉身那道裂纹,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温润光华,仿佛久旱的河床,迎来了一滴微不足道的甘露。
虽然只有一瞬,且效果微乎其微,但这无疑证明了一条路——一条不依赖灵根,通过契合天地至理韵律来锤炼己身、温养异宝的、前所未有的道路!
希望之火,终于在他心中真正点燃。
然而,无论是洛九川还是苏半夏都不知道,这块看似偶然被韩文举发现的残破拓片,其来历,远非“垫桌脚”那么简单。
在药王谷档案的最深处,一份关于“杂闻阁”来源的模糊记载中,提及此阁部分残卷,乃百余年前,一位云游修士所赠。该修士性情孤僻,无人知其姓名来历,只知其似乎对推演星象、古法秘术颇有研究。
而在更久远的、只有谷主慕容渊才有权翻阅的秘录中,则记载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约百年前,曾有神秘人于深夜拜访当时在任的谷主,留下一物后飘然离去,言称“缘法在此,静待其时”。其所留之物,后辗转存于杂闻阁,无人能解,遂蒙尘至今。
无人能知,那百年前的云游修士,那深夜的神秘访客,是否与那残碑拓片有关。
更无人能知,在遥远到无法想象的未来时空,一位屹立于万界之巅、执掌时间轮回的帝尊,于无尽岁月回溯中,轻轻投下的这一枚微小“石子”,究竟会在当下,激起怎样的涟漪。
此刻的洛九川,只是紧紧抓住了这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开始了日复一日、枯燥痛苦却充满希望的——碎镜重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