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济安靠在软塌上,翻看着一本闲书,王若薇则坐在一旁,安静的做着她的针线活。
烛光摇曳,岁月静好。
萧济安的目光从书上移开,落在妻子被烛光映照得格外温柔的侧脸上。
她缝得很认真,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嘴角微微翘着,仿佛正在缝制的,是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那一瞬间,萧济安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那一瞬间,萧济安心里忽然很想放下一切,不管什么权谋争斗,什么血海深仇,就带着她,去一个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过这种最平淡的日子。
但是,理智告诉他,不可能了。
从他决定参与这场游戏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身处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不把敌人彻底干掉,自己就只能被吞噬。
正如他所料,接下来几天,京城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暗流涌动。
“监察皇子带伤查抄四海镖局,账目存疑,二皇子闭门不出”的消息,已经成了京城所有茶馆里最热门的话题。
百姓们添油加醋,将萧济安描绘成了一个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青天老爷,声望再一次水涨船高。
而二皇子李世民的府邸,则是一片愁云惨淡。
虽然萧济安没有拿出任何实际证据,但这盆脏水算是结结实实的泼在了他身上,让他有理说不清。
连带着,天武大帝也对他冷淡了许多,好几天都没有召见他入宫。
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日子一天天过去。
恩科的筹备工作,在孔文正的亲自坐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萧济安则一直用养伤当借口,基本不出门,每天除了陪妻子,就是待在书房,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府里那些被他标记出来的眼线,因为他一连几日毫无动作,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想方设法地将“济世亲王重伤卧床,心情郁郁”的假情报,传递了出去。
这天下午,天气有些闷热。
萧济安正在书房里,就着一杯凉茶,翻看宋濂送来的关于此次恩科各地考生的名录。
王若薇则在一旁,摆弄着一瓶新送来的插花,她小心地剪去多余的枝叶,调整着每一朵花的位置,动作专注而优雅。
就在这时,管家王德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
“王爷,王妃。”
他躬身在门外,“吏部尚书文博文大人府上派人送来请柬,说是文老尚书七十大寿,想请王爷和王妃三日后过府赴宴。”
吏部尚书文博?
萧济安的眉头动了一下。
这位文老尚书,是朝中有名的“老好人”,从不参与任何党争,与各方关系都还不错。
更重要的是他早年曾受过丞相王道的提携,两家算是世交。
这样一个人,在这时候送来请柬,倒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