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因为他是萧济安(下)(1 / 2)

“我知道你们苦。我知道你们饿。我知道你们恨。”

“朝廷有负于你们,我萧济安也有负于你们。”

说着,他对着台下那成千上万的灾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知道你们不信官府。但今日我萧济安用我定北王的名号,用我镇北军数万将士的英灵起誓!”

“我来不是对你们说空话。我来是想给你们一份活计,一份能让你们靠自己的双手挣回饭碗、挣回尊严的活计!”

他将“以工代赈”的计划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再次向所有人解释了一遍。

“……凡是年满十六、未满五十的青壮男子皆可报名!我们会将你们编成队伍去修南郊的运河!”

“我们不管饭,但我们给‘工分’!每日卯时上工,酉时收工,只要你干满了活就能领到十个工分!”

“这工分有什么用?”

他指着身后,那里十几辆满载着粮食的大车已经被拉了过来,车上插着“官营粮铺”的旗帜。

士兵们掀开篷布,露出了里面一袋袋码放整齐颗粒饱满的粟米。

“看到没有?一个工分就能换一升米!十个工分就是一斗!足够你一家三口吃上好几天!”

“不光有米!我们还有棉衣、帐篷、草药!只要你有工分就能换到你想要的一切!”

“我萧济安不要你们跪着讨饭,我要你们站着,靠自己的力气把本该属于你们的一切都挣回来!”

不等萧济安说完,台下已经吼声震天。

“王爷!我们信你!”,一个刚刚还在扔泥块的汉子第一个吼了出来。

“俺这条命就是您的了!”

“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王爷让干啥就干啥!只要您一句话!”

因为说出这番话的人是萧济安。

这就够了。

民心如水,亦可载舟,亦可覆舟。

赵虎带着亲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维持住秩序,让报名工作得以开始。

萧济安看着下方那一张张重新燃起希望的脸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高声宣布:

“凡今日报名者立刻登记在册,领肉粥一碗、黑面馍两个!让他们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数十口早已准备好的大锅被抬了上来,浓郁的肉粥香气飘散开来,人群的欢呼声和感激的哭声几乎要将天空掀翻。

他要让所有人都吃上一顿饱饭,让他们重新找回做人的力气和尊严。

到了第二天工程才正式启动。

萧济安人将这些青壮按照籍贯和原本的特长,如石匠、木匠,编成了五十个“工厢”,每厢百人。

他又从兵部送来的名册中挑选出了一百名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却因伤病退役的老兵,任命他们为这些工厢的“厢头”和“副厢头”,负责日常管理和操练。

这些老兵本就对萧济安崇拜有加,如今又得此重任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个更是感激涕零干劲十足。

工程的进度一日千里。

就在工程进行到第三日时,萧济安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了一件奇事。

在一处负责测量和规划的工地上,一名穿着破烂、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对着工部官员绘制的图纸指指点点,似乎在与负责的工头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殿下,那小子叫茅元仪,是个刺头。”

一旁的工部主事张诚见萧济安注意到那边,连忙上前一脸鄙夷地说道:

“读过几天书就不知道天高地厚。竟敢质疑我们工部画的图纸,说我们选的泄洪口位置不对,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萧济安没有说话,他饶有兴致地走了过去。

“你们在吵什么?”

“殿……殿下!”

那工头和几个工部的画师见到萧济安吓得连忙跪下行礼。

唯有那个叫茅元仪的年轻人只是愣了一下,随即对着萧济安躬身一揖不卑不亢地说道:

“草民茅元仪,参见王爷。”

“草民以为工部所选的这处泄洪口地势过高且土质松软。雨季来临时非但不能泄洪,反而会因水流冲刷导致决堤,危及下游数万亩良田!”

“你胡说!”一名画师涨红了脸反驳道,

“这图纸乃是部里最有经验的李大人亲手所画,岂会有错?!”

“我没有胡说。”

茅元仪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了起来:

“殿下请看,此处上游有一条支流。平日里看似干涸,但每逢暴雨山洪必会由此汇入。这股水势李大人并未计算在内。草民以为真正的泄洪口应设在此处!”

他指向了图纸上一个毫不起眼的位置。

“此地地势低洼且皆为坚硬的岩石层。在此处开凿渠道引水入湖方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