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们乘坐一部仅供人员使用的高速升降梯,前往舰船上层。 升降梯运行时,能明显感觉到加速和减速的过载力。门打开后,他们来到了一个相对“安静”但氛围更加紧张的区域——“自适应战术护盾控制中心”。
与舰体其他部分的粗犷工业感不同,这里布满了发出幽蓝色光芒的全息显示器和精密的控制台。技术人员们头戴神经交互装置,低声交流着复杂的护盾频率算法数据。巨大的主屏幕上,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能量场模型正在缓缓旋转,那正是“不屈号”实时模拟的护盾状态。
“护盾不仅仅是能量屏障,”一位负责的技术军官向学员们解释,“它更像一层智能的、流动的盔甲。我们需要不断分析潜在威胁的能量特征,微调护盾的谐振频率,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实现最大化的防御效果。这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瞬间计算能力。”
诺琳娜看着那些沉浸在工作中的技术人员,感觉他们就像是巨兽的免疫系统,时时刻刻都在抵御着外界的侵害。
最后,参观的高潮来到了战舰的神经中枢——舰桥(bridge)。
与模拟训练舱那种简化版本完全不同,真正的战舰舰桥是一个充满威严和压迫感的地方。它位于战舰最高处的指挥塔内,拥有广阔的观察窗(实际上是高强度屏幕与真实窗口的结合),可以无死角地观察舰外环境。
舰桥采用阶梯式布局。最下层是舵手、导航和传感器操作员的位置。中间层是武器控制、通讯和战术情报官。最高处,是一个略微抬高的平台,那里摆放着两张座椅——属于舰长和副舰长(或执行官)。
此刻,“不屈号”的舰长,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的老上校,正站在他的座位前。艾登中将与他简单交谈了几句,然后老上校转向学员们,露出了一个短暂的、略带严厉的笑容。
“欢迎来到‘不屈号’,未来的军官们。”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这里是一切命令发出的地方,也是所有责任汇聚的地方。屏幕上每一个光点,都可能是一个需要决断的目标;耳麦里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关乎整艘舰船和数百名船员的生死。”
学员们屏息静气,敬畏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巨大的主战术全息星图覆盖了整个舰桥前方,上面密密麻麻的光点和数据流代表着舰队、天体乃至深空探测信号。控制台灯光闪烁,操作员们用专业术语进行着简洁的通讯。一种高度专注、冷静而高效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诺琳娜站在舰桥后方,感觉自己无比渺小,却又仿佛与这艘强大的战舰产生了一丝微弱的连接。她想象着在真实的战斗中,这里将是何等紧张和壮烈。
就在这时,舰桥的主通讯频道里传来了太空港调度中心的中性化声音:
“不屈号,这里是‘坚盾’控制塔。你们的前出巡逻任务兼新兵训练已确认,一小时后解除泊位锁定,请做好启航准备。祝好运,还有,告诉新兵们不要被联邦军备吓到。”
老上校神色一凛,转身坐回他的指挥座,按下通讯键:“‘不屈号’明白,开始任务前最终检查。”
他并没有看向学员们,但所有人都明白,参观到此结束了。这艘钢铁巨兽即将苏醒,要带领他们去进行巡航与训练任务
在李上尉的示意下,学员们安静而有序的停留在舰桥内,等待进一步指示行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他们不仅看到了一艘船,更窥见了一个庞大、复杂而强大的战争体系,以及承载着这个体系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不屈号启航了,诺琳娜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太空港,她在此刻明白了人类星辰大海的征途,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宏伟,也更加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