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东宫哭声(2 / 2)

镇纸擦着刘院使的头皮飞过,砸在身后的柱子上,迸出几点火星。刘院使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痘疮……痘疮实在是无药可医啊!”

“无药可医?”朱元璋一把揪住刘院使的衣领,将他提溜起来,龙目圆睁,“朕当年打陈友谅时,身中三箭都活下来了!雄英是朕的嫡长孙,是大明的希望!你们若敢说‘无药可医’,朕现在就砍了你们的脑袋祭天!”

马皇后此时已扑到榻边,颤抖着手抚摸雄英滚烫的脸颊:“雄英,皇奶奶在这儿……你别怕……”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滴在雄英的额头上,孩子却毫无反应,只是无意识地呻吟着。

朱标站在一旁,看着父亲暴怒的脸、母亲哭泣的泪,以及太医们瑟瑟发抖的模样,只觉得胸口堵得发慌。他突然想起半年前,凌云为太子朱标调理身体时说的话:“医道如治国,堵不如疏,滞不如通。”如今雄英被痘毒“堵”在体内,难道真的只能坐以待毙?

“陛下!”

一声清喝从殿外传来。众人回头,只见凌云身着玄色太傅服,怀中揣着个青瓷药瓶,正匆匆赶来。他的发冠歪斜,衣袂沾着雪泥,显然是听到消息后一路狂奔而来。

“凌云?”朱元璋松开刘院使,目光落在他身上,“你来做什么?”

凌云跪地,声音因奔跑而急促:“臣听闻皇长孙染病,特来请命——痘疮非‘邪祟’,乃‘疫毒’!高热是正气抗毒,痘疹是毒邪外泄!此时当‘助正祛邪’,而非‘弃疗避祸’!”

刘院使闻言,猛地抬头,眼中满是嘲讽:“凌太傅懂痘疮?《痘疹心法》有云‘痘出五脏,毒发六腑’,岂是你那‘蒸馏器’‘八段锦’能解的?”

凌云不理会他,只从怀中取出药瓶:“臣刚试制了‘青蒿汁’,取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绞汁治疟’之法,推测其退热之效或可解痘疹高热。请陛下准臣一试!”

朱元璋盯着他怀中的药瓶,又看了看榻上昏迷的雄英,突然握紧拳头:“准!若雄英有三长两短,朕唯你是问!”

凌云重重叩首:“臣万死不辞!”

他起身走向暖榻,路过刘院使身边时,目光如刀:“刘院使,你行医五十年,可曾见过用‘弃疗’来治病的道理?”

刘院使脸色涨红,却不敢反驳,只能低下头,嘴里嘟囔着:“老臣……老臣是为陛下和娘娘着想……”

凌云不再理他,径直来到雄英身边。他打开药瓶,一股清苦的药香弥漫开来——青蒿汁碧绿如翡翠,在寒冷的冬日里冒着丝丝热气。他用银匙舀起一勺,轻轻吹凉,送到雄英嘴边:“雄英,喝下去,就不烫了……”

孩子无意识地张开嘴,青蒿汁顺着嘴角流下,打湿了狐裘。凌云耐心地一点一点喂着,直到半瓶药汁全部灌下去。

“陛下,”他转身对朱元璋道,“请让雄英静养,臣去准备隔离病房和后续药方。”

朱元璋看着他沉稳的侧脸,又看了看榻上呼吸渐稳的儿子,突然觉得一丝希望——或许,这个总是“离经叛道”的太傅,真能创造奇迹?

殿外的雪下得更大了,将整个东宫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没有人注意到,凌云怀中除了青蒿汁,还藏着一卷泛黄的《痘疹图谱》——那是他根据格物阁病例绘制的,上面详细标注着各种痘疹的形态、病程与治法。

而此刻,这本图谱的主人并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的,不仅是天花疫毒的挑战,更是整个太医院乃至整个大明保守势力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