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 > 第136章 银针辨毒的微光

第136章 银针辨毒的微光(2 / 2)

“别谢朕。”朱元璋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声音飘进来,“这是你该得的。”

屋内,凌云望着案头的川贝包,纸包上还带着司设监的朱印。他忽然笑了,从怀里摸出周阿婆送来的桂花糖,剥了一颗含在嘴里。甜意漫开,像春天的桃花香,裹着他连日来的疲惫。

他想起昨夜周阿婆说的话:“娘娘说,您熬的姜茶比御膳房的好喝。”想起皇后枕边的薄荷香包,想起她咳得蜷成一团时,攥着他的袖子说“辛苦你了”。这些细碎的温暖,像盏油灯,照着他在这泥沼里往前走。

窗外,风卷着药香吹进来。凌云走到药柜前,打开最泡了三天;几片鹿角胶,是给王德安治跌打剩下的;还有几根人参须,是他托王德安从御膳房要的。他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碾成粉,混在蜜炙陈皮里,调成丸药。丸药是深褐色的,像颗小蜜饯,他放在手心,对着灯光看——那是他能给皇后的,最好的东西。

“娘娘,再等等。”他对着丸药轻声说,“川贝快到了。”

第二日清晨,凌云把丸药交给周阿婆。老人接过丸药,手在抖:“大人……这……”

“阿婆放心。”凌云笑了笑,“这是蜜丸,甜的,娘娘爱吃。”

周阿婆攥着丸药,眼泪掉在瓷瓶上。她想起皇后昨夜咳得厉害,连眼睛都肿了,要是能吃口甜的,说不定能好点。她摸了摸发间的铜簪——那是皇后当年给她的,说“等我做了皇后,给你打支金的”。如今,皇后还在熬,她也还在熬。而那个年轻的医正,也在熬。

午后,凌云去晒药场。他蹲在竹席前,翻晒茯苓。阳光晒得他后背发烫,可他不在乎——茯苓要晒足七日,每天翻三次,才能去掉霉味。旁边的小太监凑过来:“大人,周院使说,杂役医舍的药材不用晒这么久……”

凌云抬头,阳光照在他脸上,眼睛亮得像星子:“我是医正。”他说,“该怎么做,我比你清楚。”

小太监挠头,捡起一块茯苓,学着凌云的样子翻晒。阳光里,茯苓的香气飘起来,混着凌云身上的药味,像某种倔强的希望。

傍晚回医舍时,凌云怀里多了包晒干的陈皮。他把陈皮放在桌上,用白酒泡上。酒气混着陈皮的香,飘满整个屋子。他坐在桌前,翻开脉案,在最后写了一行字:“皇后娘娘,川贝已到,丸药已备。”

窗外的月亮升起来,照在医舍的破窗纸上。凌云望着月亮,想起朱元璋昨晚的话——“这是你该得的”。他知道,转机来了。不是因为朱元璋的恩赐,是因为他自己,把根扎进了太医院的泥里,把希望,熬成了丸药。

风从窗外吹进来,吹得油灯摇晃。凌云握紧笔杆,在脉案上画了个小小的桃子——那是皇后爱吃的桃脯。他笑着,把脉案合上。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