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悬丝把脉(2 / 2)

刘太医扑通一声跪倒,额头磕得青砖作响:“陛下明鉴!臣……臣只是按旧例调度,并未……并未动过那批米啊!”

“住口!”朱元璋一把推开他,厉声对王德安道,“传朕旨意!彻查药库近三日出入记录!把所有接触过粳米、山药的太监、药工,全部押起来!”

王德安领命而去。殿内气氛愈发紧张。

凌云转向朱元璋:“陛下,草民请借一根红丝线。”

朱元璋盯着他,眼神复杂。这个年轻人的镇定,与太医院众人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他沉默片刻,从袖中摸出一根预备赏赐用的金镶玉丝绦,扔在榻边:“用这个。”

凌云捡起丝绦,一端轻轻系在皇后腕间寸关尺处。另一端捏在指腹,闭目凝神。殿内落针可闻,只余皇后微弱的呼吸声。

三息之后,凌云睁开眼,眼底闪过一丝惊诧。

这脉象……比他前日所诊更乱了。原本渐有收敛的散脉,此刻竟夹杂着一股弦细而急的跳动,如同被无形之手拨弄的琴弦。更奇的是,脉象中隐有一股滞涩之气,像是……像是有人在药中掺了极细的磁石粉?

他心中一动,又取过皇后案头的参汤,用银针蘸取少许,置于炭火上灼烧。银针很快变黑——汤中有砒霜残留!虽量极少,却足以扰乱心脉,引发咳血!

“陛下!”凌云猛地抬头,“娘娘参汤中被掺入微量砒霜!另,药膳米中掺有木薯粉,二者相合,既滞脾胃,又乱心脉,方致今日咳血!”

殿内炸开锅。

周院使脸色惨白如鬼:“你、你血口喷人!”

“是否血口喷人,一验便知!”凌云指向参汤残渣,“请陛下命仵作验毒!至于木薯粉,草民已封存样本,可即刻比对!”

朱元璋已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周院使:“好!好!好!你们这群畜生!朕养你们何用?!”他转向凌云,声音嘶哑,“那护理……”

“护理细节,草民已问过小翠。”凌云道,“娘娘近日止咳药换过新方,由王太监每日监督煎药。臣请查王太监近日往来,及药渣残余!”

朱元璋当即命王德安提审王太监。不多时,王太监便在刑讯下招供:周院使许他黄金百两,要他在皇后药中“略作手脚”,好让凌云“自食恶果”。

真相大白。

朱元璋看着瘫软如泥的周院使、刘太医,又看向浑身尘土却目光如炬的凌云,心中五味杂陈。他挥了挥手:“凌云,你……去调理娘娘吧。这些人……交刑部处置。”

凌云叩首谢恩,转身走向凤榻。他重新为皇后诊脉,脉象虽乱,却已无那股滞涩之气——想来是砒霜量少,尚未深入。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甘草、绿豆,熬成解毒汤喂下,又调整了药膳方,减去所有滋腻之物,只留最纯粹的米油、藕粉。

忙完这一切,天已大亮。凌云站在殿外,望着东方鱼肚白,额角已是一片冰凉的汗意。

他知道,今日虽查明真相,却只是撕开了黑幕一角。太医院盘根错节的势力不会善罢甘休,皇后体虚百骸的重建更非一日之功。更重要的是,他那“悬丝诊脉”的举动,已在宫中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视他为破局的勇士,有人却视他为践踏规矩的“狂徒”。

朱元璋从殿内走出,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之事,朕记你大功。但记住,往后行事……”他顿了顿,“既要医术精,更要心思细。”

凌云躬身:“草民谨记。”

他转身望向榻上仍在昏睡的皇后,又看了看远处渐亮的天色。这场与死神、与阴谋的博弈,远未结束。但至少今日,他守住了底线,也守住了希望。

悬丝把脉,拨开的是迷雾,露出的,是更复杂的棋局。而他的每一步,都将在这深宫的风暴中,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