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暗流与机遇(2 / 2)

那汉子显然没料到对方有如此详细的记录,一时语塞,支吾道:“就……就前两日!就是你看的!开的啥药俺咋记得清!”

凌云不再与他纠缠细节,而是拿起药包中的一味药,对围观的众人说道:“诸位乡邻请看,此药中有大量巴豆霜。巴豆乃峻下逐水之药,药性猛烈,用之不当,确可导致剧烈吐泻。但我平日用药,极为谨慎,尤其对此类虎狼之药,非重症急症绝不用,即使用也必严格控制剂量,并配伍缓和之药。此包中巴豆霜分量如此之大,绝非出自凌云之手。”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那汉子:“观兄台面色,虽略显疲惫,却非重病之人舌苔脉象。你这上吐下泻,或许与你新近饮食不洁,或误食了其他不净之物有关。若不信,我可为你免费诊脉,一探究竟,如何?”

凌云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分析在理,一番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周围围观者原本的疑虑一扫而空,纷纷出言指责那汉子无理取闹。

“就是!凌郎中用药向来稳妥!”

“我看你就是来捣乱的!”

“快滚吧!别耽误大家看病!”

那汉子见势不妙,在众人的嘘声中,灰溜溜地捡起药包,挤开人群跑了。

此事非但没有损害凌云的声誉,反而因为其冷静的应对、翔实的记录和专业的辨析,大大提升了他在众人心中的威信。人们更加确信,凌郎中不仅医术好,而且行事严谨,值得信赖。

经过这场风波,凌云三人更加意识到当前环境的局限性。摊位的开放性和拥挤,缺乏私密性,确实不利于诊治某些特殊病人,如需要详细问诊的闺阁女子、或有难言之隐的官吏商户。而且,随着病人增多,药材工具堆放、病人候诊都显得捉襟见肘。

晚间,三人围坐在陋室昏暗的油灯下。韩老倌又带来了一个消息:“对了,凌先生,李相公,老汉我今天打听到,南街那头,靠近旧城墙根的地方,有一处临街的旧铺面,以前是家倒闭的杂货铺,可能出租。那地方稍大些,但位置略偏,不如咱们这市集中心热闹,所以一直没租出去。房东好像急着用钱,租金或许可以商量。”

这个消息,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颗火星。一个萌生已久的新想法,在三人心中变得清晰起来。

凌云环顾这间狭小、阴暗的陋室,又想起白日里嘈杂的市集环境,缓缓说道:“如今病人日多,三教九流皆有,摊前嘈杂,既无法保障重病者静养,也难护及病家隐私。长此以往,非长久之计。韩老打听到的铺面,虽位置略偏,但临街独立,空间足够。若能租下,辟为诊室、药房、候诊区,病人可安心就诊,我等也能更专于医术。”

李文轩也表示赞同:“确实。有了固定门面,病案记录、药材存储都能更规范。尤其对于孙小姐、王老吏这类病人,私密性尤为重要。”

韩老倌更是兴奋:“有了自己的铺子,咱们也算在城里真正扎下根了!老汉我去跟那房东谈谈,争取个好价钱!”

三人仔细盘算了近期的收入。虽然日常开销和药材成本不小,但凭借日益增多的诊金和成药销售,团队收入已然渐稳,有了一定的积蓄。虽然租铺面、简单修葺、添置家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已初步具备了升级的条件。

最终,三人达成共识:决定迈出这关键的一步。由韩老倌凭借其市井经验和谈判技巧,先去初步接触那个旧铺面的房东,探听具体的租金要求和房东的意向。

油灯下,三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与决心的光芒。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从摊位到店铺的物理迁移,更是从游医到坐堂、从生存到发展的战略转折。前路或许有更多未知的挑战,但机遇的大门,已经向他们敞开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