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误诊疑云(2 / 2)

“除了咳嗽气短,是否伴有胸痛?是哪个位置痛?咳嗽的时候会不会加重?”

“发病前几日,老人家有没有受过凉?或者去过什么特别潮湿、闷热的地方?有没有接触过同样生病的人?”

他特别关注呼吸音的特点和痰液性状这些关键细节,因为这些是判断肺部疾病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他的问诊方式,系统、严谨,带着一种现代医学的循证色彩,与当时普遍依赖脉象和简单问询的传统诊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番深入细致的问诊,让原本沉浸在悲痛和焦虑中的家属,显露出意外的神情。他们去过济世堂,那里的老先生只是简单问了问,摸了摸脉,就开了方子。何曾见过如此刨根问底的郎中?但这意外之中,又燃起了一丝新的希望。或许,这位年轻的郎中,真有与众不同的本事?

于是,家属详细描述起来,努力回忆每一个细节:

“发热是持续不退的,摸上去滚烫,几乎没怎么降过。”

“咳嗽声重浊,好像就在胸腔深处响,听着都觉着憋得慌。晚上咳得更凶,根本睡不安稳。”

“痰……痰少,但粘稠得很,难咯出来,好不容易咳出一点,颜色是黄绿的,带着一股……一股腥气!”

“她说右边胸口疼,咳嗽的时候疼得更厉害。”

“黄绿腥痰”和“右侧胸痛” 这两个关键信息,像两道闪电,在凌云的脑海中划过。结合高热、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等症状,一个明确的诊断方向已然浮现。

凌云听完家属的描述,久久不语。他眉头紧锁,目光再次扫过老妇潮红而痛苦的面容,落在她急促起伏的胸膛上。他站起身,对一直守在身旁、同样面色凝重的李文轩低语道,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

“文轩,此病绝非简单风寒。观其症,高热、咳喘、胸痛、咯吐腥臭黄痰,此乃热毒炽盛,壅滞于肺,腐肉成脓之象。恐是邪热壅肺,已成‘肺痈’之候。”

他所说的“肺痈”,正是中医对肺部化脓性感染的称谓。这与之前济世堂“风寒束表”的诊断,截然不同,治法也将有天壤之别。

“需细查。”凌云最后说道,眼神锐利。他决定进行更精确的体格检查,光靠望闻问还不够,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来验证他的判断。一个超越时代的诊断工具——尽管简陋——即将在他的手中登场。一场与误诊和死神的赛跑,就此拉开序幕。摊前的空气,仿佛也随着凌云的凝重神色,而变得沉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