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有些疼痛,但当那块折磨他多年的小鱼鳞被取出的瞬间,阿强感觉手上一阵难以形容的轻松,那种深层次的、持续的胀痛感顿时大减。虽然伤口还在,但他心里明白,这多年的顽疾,这次真的有希望根除了。
阿强看着自己被妥善包扎好的手,又看看摊在白布上那小小的、却让他吃尽苦头的鱼鳞碎片,眼眶瞬间就红了。这个粗壮的汉子,猛地站起身,对着凌云就要下跪,声音哽咽,感激涕零:“凌郎中!您真是神了!真是活神仙啊!这块小东西,折磨了俺好几年啊!谢谢!谢谢您!您救了俺的手,就是救了俺一家老小的饭碗啊!”
凌云赶紧扶住他:“阿强哥,快请起,医者本分而已。回去后伤口别沾水,按时来换药,静养些时日,便能慢慢长好了。”
阿强的案例,像一颗投入油锅的水滴,瞬间引爆了积聚已久的能量。
口碑的建立,在这一刻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老王被迅速包扎好的刀伤、挑夫被有效缓解的扭伤,尤其是阿强这例堪称“神奇”的陈旧溃疡异物取出术,成了活生生的、极具说服力的活广告。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在榆林坊的摊贩间口耳相传。人们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语气中充满了惊叹和信服:
“听说了吗?角上那个凌郎中,手艺是真不错!不是吹的!”
“可不是!老王那手,包得那叫一个利索!第二天就能利落切菜了!”
“关键是人家心善!处理伤口特别利索,还不收钱!这样的郎中哪找去?”
“最神的是阿强那手!烂了好几年,多少郎中都摇头,连阿强那烂手都好像能治好!凌郎中从他肉里挑出一块鱼鳞来!你说神不神?”
这些最注重实际、眼见为实的底层劳动者,他们的判断标准简单而直接——疗效。凌云用一次次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阿强这个极具代表性的病例,彻底征服了他们。口碑在最接地气的人群中悄然建立,并且像暗流一样,向着市集之外更广阔的区域渗透。
在这股暗涌之下,团队的协作也更加默契和高效。李文轩深受震撼,他立刻铺开纸笔,将这几个典型案例详细记录成文。他不仅记录了症状、诊断、处理方法,还着重描述了患者的反应和周围人的评价。这些生动的记录,作为日后宣传的素材,价值非凡。韩老倌则更是如鱼得水,他一边帮忙维持秩序、安抚病人,一边竖起耳朵,从摊贩们的闲聊中收集更多信息:谁家老人常年咳嗽,谁家孩子体弱多病,哪条街的居民对现有医馆不满……他像一只敏锐的蜘蛛,不断编织和扩展着信息网络,了解市井百态和潜在需求,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情报支持。
连续的积极反馈,带来了心态的彻底转变。虽然经济压力依然存在,钱袋依旧干瘪,但笼罩在团队上空的阴霾已被驱散。团队的士气因看到成效而显着提升。每个人脸上都不再是焦虑和迷茫,而是充满了干劲和希望。他们从最初的焦虑等待,被动承受压力,变为积极的主动服务和充满希望的期待。他们知道,路走对了,剩下的,只是时间和坚持。
傍晚时分,夕阳将榆林坊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摊贩们开始陆续收摊。这时,阿强提着一个湿漉漉的鱼篓,急匆匆地赶来,从里面提出两条活蹦乱跳、鳞片闪着银光的大鲜鱼,不由分说就要塞给凌云:“凌郎中!一点心意!您一定得收下!要不是您,俺这手就废了!”
凌云婉拒不过,看到阿强那真诚而执拗的眼神,最终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感激。看着阿强离去时那轻快的、仿佛卸下千斤重担的背影,以及周围摊贩投来的、充满友善和认同的目光,凌云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身,对正在收拾摊位的李文轩和韩老倌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轻松而自信的笑容:“文轩,韩老,看来,咱们这‘酒’,香味开始飘出去了。” 他的目光望向市集出口,望向更远处炊烟袅袅的街巷,“接下来,就等真正识货的人上门了。”
夜幕降临,陋室里那盏如豆的灯火再次亮起。灯光下,三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阿强送来的、煮得香气四溢的鱼汤。他们的脸上,不再是前几日的迷茫和沉重,而是对明日有了清晰的、充满信心的期待。窗外,城市的夜声依旧嘈杂,但此刻听来,却仿佛成了他们迈向新征程的激昂序曲。希望的火焰,已在他们心中,灼灼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