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 > 第58章 耳听八方 网络初成

第58章 耳听八方 网络初成(2 / 2)

* 他打听到,县城百姓最常见的疾病是伤风感冒、积食腹泻、劳损腰痛等,这与生活环境和劳作方式相关。但百姓对现有医馆普遍有怨言:“济世堂”药价太高,看个小病动辄数百文,普通人家负担不起;“仁心堂”态度虽好,但有时药效不显,让人觉得花了冤枉钱;至于“惠民药局”,则根本无人提及,可见其边缘化。百姓渴望的是“价廉效显”的医馆。

* 更让凌云注意的是,韩老倌带回消息,关于“张家屯神医”的传闻,确实已经像风一样吹进了县城。茶馆里有人当奇闻轶事谈论,多是好奇和将信将疑的态度:“听说乡下有个郎中,接骨如神,还能驱瘟?”“真的假的?别是乡民夸大其词吧?” 但也有些许不同的声音,来自对现有医馆不满的人:“要是真这么厉害,来城里开个馆子才好哩!” 目前尚未听到有明显的质疑或敌意,但这种关注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

* 韩老倌甚至借着帮人送东西的机会,亲自去县城逛了大半天。他回来后,绘声绘色地描述:县城比张家屯热闹百倍,青石板铺的主街两旁店铺林立,人流如织。他特意留意了几家医馆的位置,“济世堂”在城东富人区,门脸气派;“仁心堂”在城西闹市,人来人往。他还注意到几处相对僻静但靠近居民区、租金可能较便宜的巷口,记在了心里。这种直观感受,是信件无法替代的。

信息如同溪流,从不同方向汇入小院。凌云、李文轩、韩老倌三人,开始了定期汇总和信息整合。他们将李文轩带来的“上层”视角和韩老倌搜集的“底层”见闻放在一起,交叉比对,去伪存真。

“文轩说济世堂守旧,韩老打听到的也是药价高,看来此馆主要服务富户,与我们定位不同。”

“仁心堂善于营销,但百姓反映药效时有不佳,说明其医术或药材质量可能存在问题,这是我们的机会。”

“官府吏员需打点,此乃常态,需预留此项开支。”

“百姓对价廉效显的渴望,正是我们可切入的市场空白。”

“目前传闻以好奇为主,利于我们初期吸引病人,但也需防备成名后的嫉妒与打压。”

通过这种立体验证,他们对县城的认知不再是道听途说的纸上谈兵,而变得立体而真实。哪里有机会,哪里有风险,目标客户是谁,潜在对手如何,官场规则怎样……一幅详尽的“县城医馆生存地图”渐渐在凌云脑中清晰起来。

夜幕降临,油灯下,凌云将最后一条信息记录在自己专用的笔记本上,合上本子,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的眼神不再有之前的隐约迷茫,而是充满了洞悉局势后的清明与坚定。

这个由李文轩和韩老倌构建起来的、虽然简陋却极为有效的信息网络,如同为团队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它穿透了空间的阻隔,揭开了县城神秘的面纱。

凌云心中那个原本模糊的、只是作为一个可能选项的 “进城”想法,此刻开始有了具体的轮廓——选址的偏好、服务的定位、应对竞争的策略、需要规避的风险……一切都有了可行性评估的依据。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在他胸中涌动。下一步该如何走,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