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朝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金红色的光芒毫无保留地洒向张家屯。这光芒不同于往日,少了几分深秋的清冷,多了几分暖融融的活力,仿佛特意为这个小院镀上了一层充满希望的辉光。院内,昨夜凝结在草药叶片上的白霜正悄然融化,折射出细碎的晶莹。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苏醒的气息和淡淡药香,一切都显得清新而充满朝气。
凌云和李文轩并肩站在院中,感受着这份暖意。两人之间的关系,在经过昨夜那场推心置腹的月下长谈后,已然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相互欣赏的友人,正式升华为目标一致、彼此托付的合作伙伴。一种无形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取代了初识时的客气与试探。目光交汇时,不再需要过多言语,便能读懂对方眼中的决心与期待。院角那堆象征着村民感激的物资,此刻在他们眼中,已不仅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他们即将共同开创的事业的启动资本。
“文轩,今日起,我们便真正是同舟共济了。”凌云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语气坚定。
李文轩拱手,神情同样郑重而充满干劲:“凌兄放心,文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主仆之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第一次“合伙人会议”,就在这晨光熹微中,于院内的石桌旁正式开始。两人相对而坐,面前摊开几张李文轩带来的粗糙草纸和一支秃笔。
明确分工是会议的核心。凌云深知,高效的协作源于清晰的权责界定。
他首先指向自己,语气沉稳:“我之所长,在于医道。往后,所有病患的最终诊断、治疗方案的敲定、新方剂的尝试与确定,以及我们医术团队的长远发展方向,由我主要负责。” 他顿了顿,补充道,“简而言之,医术的质量和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的首要职责。” 这相当于明确了凌云作为技术核心与战略决策者的角色。
接着,他目光诚恳地看向李文轩:“而文轩你,则需肩负起所有运营支撑之责。此事非你莫属。”他详细阐述:
“其一,文书档案。所有病案需系统记录、归档;药方必须规范誊写,便于查阅和传承;日后若形成章程制度,也需由你起草。”
“其二,沟通协调。向病患和家属解释病情与医嘱,务必清晰透彻;对外交涉,无论是与老族长、保长商议事宜,还是未来可能与外村、甚至药材商人打交道,需你出面周旋。”
“其三,内部管理。药材、粮食等物资的采购、保管、分发需有账目;日常开销、若日后有诊金收入,也需清晰记录;你我每日的日程安排,病人预约,也需你统筹安排。”
“其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凌云特别强调,“你需担任我们的 ‘文化顾问’ 。本地风土人情、宗族关系、各种明暗规矩,我知之甚少,极易触碰禁忌。有你在一旁提点,我们方能行稳致远。”
这一系列职责,清晰地勾勒出李文轩作为运营总管与文化桥梁 的定位。
李文轩认真聆听,频频点头。对于凌云的安排,他不仅没有感到被指派任务的压抑,反而有种才华得以施展的兴奋。这些事务,正是他所擅长且能发挥巨大价值的领域。“凌兄思虑周详,文轩责无旁贷。文书、沟通、内务、风土,必当尽心竭力,为凌兄分忧,为吾等事业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