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薛家(1 / 2)

李祭酒热情招待了亲家贾政。

女婿没了,只给女儿留下一个小外孙,贾家的权势,李家的家规,以及他如今的位子,都阻碍了女儿大归的可能。

他只能在贾家给女儿报节妇时,委婉请求贾家给予女儿和外孙生活的一定保障。

本来他和夫人是不担心这一点的。

外孙毕竟是荣国府二房长孙,按理二房的东西,不说继承大半,至少也是一半。

可二房还有一个宝玉。

那是亲家老太太和亲家太太的心头肉。

看贾老太太偏心亲家老爷的样子,他们不能不为女儿、外孙多做谋划。

好在结果是好的。

贾家老太太和亲家公贾政当着他的面,划了一点子产业给了女儿李纨。

那些产业于贾家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李祭酒看来,就很可以了。

是以亲家公带孩子们来拜年,他极其热情的招待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贾政朝李祭酒拱手,请求他把国子监用过的试卷,以后都分他家一份。

“……族学那边实不成样子。”

这是家丑。

但这家丑就跟蓉哥儿说的,满京城消息灵通点的,大概都知道了。

再遮着掩着反而难看。

“新请的两位先生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贾政今天也是带着蓉哥儿给的任务来的,“他们能进贾家族学教书是好事,可我贾家也不能误了他们。”

漂亮话还是要说的。

侄孙子小族长说,先生们若能从中破解国子监的教学方法,于贾家就是大善。

就算学不来人家的教学方法,拿来的题目,先生们自己解题破题的时候,当学生的定然也能跟着学点东西。

贾家要以诗礼传家,不能光学不练,一个个的连个考场都不进。

这也是贾政的痛。

所以,蓉哥儿一提,他就同意了。

“亲家你看,以后国子监出的各类题,能不能给我贾家抄一份?”

“哈哈哈,小事,好说!”

这对李祭酒来说,就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他没什么不同意的,“我这边有好的教案,回头也都给亲家拿一份。”

他外孙还在贾家呢。

贾家好,他外孙才能更好。

而且最迟明年,外孙也当开蒙了。

李祭酒应得特别痛快,他对席上乖乖用膳的宝玉道:“贤侄,如今读书读到哪里了?”

“回伯父,小子刚刚读完论语学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何解?”

“……是说做人要善于反省。”

宝玉没想到,吃个饭,他还要回答功课上的事。

他放下筷子,站起垂手道:“正所谓‘不慎而始,而祸其终’,一个人若想一直保证自己的‘不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为此,曾子给我们指了条明路,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每天都要进行反省。”

“细说说!”

李祭酒觉得这孩子回答得非常好,忍不住来了点兴趣。

宝玉:“……”

他看了看自己的老爹,发现老爹酒都有些醒了,一副也在等他回答的样子,只能道:“具体说来,就是每日反思三件事,第一,自己替别人谋事,有没有竭尽全力。若是整天就想着自己应如何偷懒,应付了事,就是不忠。

第二,与朋友相处时,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情有没有做到。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人无信而不立,倘若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到,就是言而无信。

第三……

第三是先生或前辈们所传授的做人做事的方法,自己有没有进行实践和印证。做人做事不能只在纸上谈兵,应当付诸于实践,只有通过自身的感悟,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好好好!”

李祭酒连连夸赞,“亲家这是家有麒麟儿啊!”

“过奖过奖,这孩子夸不得。”

贾政虽然连连摆手,但眼里是得意的。

几个孩子都像他。

“孩子说对了,说的好,就得夸!”

李祭酒很喜欢贾珠。

当初和贾家联姻,主要是因为他看好女婿贾珠。

那孩子不该那么早夭的。

李祭酒其实很看不上贾政,孩子哪是一味打压,一味喝骂就能教好的?

当初贾敬去道观,这亲家就把整个贾家读书的事全都压在了女婿身上。

要不然,他那么好的女婿,也不能在考中举人后,一个风寒就没了。

“难得贤侄小小年纪,就把三省吾身说得这般好,当夸,更当赏。”

说到这里,李祭酒朝自己的小厮道:“去,把老夫前日新得的端砚拿过来。”

贾政不会教孩子。

已经害他女儿孤苦一世了。

这要是再废了一个,那他外孙子以后可怎么办?

李祭酒担心自己的外孙再被贾政给教坏了。

伤仲永的事,古就有之。

难得宝玉小小年纪,聪慧有礼,他将来要是考出来,说不得兰哥儿的日子都能好过些。

于是这天,父子两个高高兴兴而来,又高高兴兴而回。

甚至因为李祭酒的热情,贾政还同意李纨带着兰哥儿住几日再回去。

他完全不知道,李祭酒的夸奖、送砚,主要还是想让他女儿在婆家的日子能好过些。

亲戚里道的,谁不知道贾老太太和王夫人把宝玉当眼珠子疼?

我夸了你家的宝贝蛋,你总得对我女儿和外孙好些吧?

这晚回家,贾母听到宝玉得了李祭酒的赏,也高兴坏了,拿着那个不算多好的端砚,看了又看,居然觉着比贾家库房里收藏的还要好。

当初李祭酒看好他们家珠儿,然后珠儿十四岁就进了学。

宝玉读书上的天份可比珠儿还好呢。

贾母搂着她的宝贝孙子,真是揉了又揉,夸了又夸。

王夫人一直等着他们父子回来,闻听李亲家说她儿子好,虽然也高兴,但主要高兴是她儿子好。

她一腔慈母心,也想把宝玉搂过来,可是在这荣庆堂,她一个当娘的,却也只有看的份。

待听到儿媳妇和兰哥儿还要在李家住两天,脸上的颜色就不太好了。

儿媳妇可是归婆婆管的。

就算李家要留人,也要先禀她一声。

老爷这般替她做决定……

王夫人不好怪贾政,就在心里怪起李家不知礼来。

只是李纨不在面前,她还只能憋着气在老太太稀罕宝玉,稀罕差不多的时候,跟他温声交待几句。

宝玉给她长脸了,王夫人就感觉贾政今儿就该到她的屋子了。

近来管家,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旧例上的事,都被免了,她一切都要重新熟悉。

是以,她借调了平儿。

但那个丫头……

王夫人感觉,因为侄女小产的事,并不尽心。

偏偏她又拿不着她的错。

一些需要外院拨付银子的事,平儿明明知道早被割了大半,也不提醒,就看着她的人被打回来。

王夫人那个气啊!

她指着贾政给她撑撑腰,让满府的人看看,她还是当家太太,谁知道紧赶慢赶的回去,屋子里还是冷冷清清,根本没有那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