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学了,迎春和黛玉都还在磨蹭着。
迎春太知道宝玉的性情了,听说因为她和三妹妹要陪同四妹妹一起,他就在老太太和太太处闹了一场,偏昨儿林妹妹也跟着一起搬了,万一他借病大闹……
老太太舍不得林妹妹受委屈,四妹妹是肯定不会搬回来的,三妹妹有二叔保着,那最后很可能是她被叫回来。
她不想回来。
林黛玉同样。
隐隐的,她感觉宝二哥哥如果借病跟老太太闹着让她回来,凭老太太疼爱他的样子,她也只能回来。
“快点吧,老太太只怕都在等着了。”
探春催了她们一句。
两人无奈,只能跟上。
惜春打了个小哈欠,跟在姐姐们的身边。
“困了?”
迎春牵住妹妹的小手,“荣庆堂后罩房的房间还在,一会吃过午膳,你再去睡一会儿。”
“我不困!”
小惜春嘴硬的很。
她现在有家了,就算要歇着,肯定也是回自己家里歇。
小小年纪的她,也知道二哥哥宝玉是什么德性,她怕自己过去歇了,二哥哥就要跟老太太说,她不习惯家里。
这话要是传出去,得多伤嫂子和侄子的心啊!
“我就是担心二哥哥,不知道他现在好些没。”
赶紧好吧!
要不然大家都得提着心。
相比于这个不太带她玩的哥哥,惜春当然更喜欢迎春和探春。
两个姐姐好不容易在她家自在了些,可不能被他哭闹几声就给破坏了。
“应该好些了。”
探春看着大家,轻声道:“我让翠墨去打听了。”
啊?
林黛玉三人忙一齐看向她。
“当时说的清楚,没事她就不必回来禀告。”
她在后罩房还有些东西呢。
不赶紧搬到育风阁,姨娘可能就要搬回她那边了。
探春熟知自家姨娘的性情,“直接去后罩房,把我剩下的东西,全都收拾收拾,送回育风阁。”
所以,翠墨是去收拾东西了?
林黛玉的眼睛忍不住亮了亮。
就是迎春的嘴角也隐隐的往上翘了一下。
“那可太好了。”
惜春一下子高兴起来,“我们快点吧,老太太肯定要问我们昨儿睡的好不好呢。”
她不能再困了。
惜春揉了一下小脸,“林姐姐,你昨儿睡的是不是很好?”
“嗯,特别好!”
黛玉看她的小样子,忍不住笑了。
四人的脚步都轻快起来,很快,荣庆堂就在望了。
贾母确实在等着她们了。
宝玉是心肝肉,这四个加一起,也可算心肝肉。
尤其外孙女林黛玉。
原先老太太多担心外孙女睡不好啊!
“外祖母!”
林黛玉在贾母招手时,坐到她身边,“二哥哥好些了吗?”
“好多了。”
贾母拍拍外孙女的小手,笑道:“今儿到现在都没再发热了。”说着,她又看向迎春三人,“看样子,你们在那边住的也甚好。”
如此她就放心了。
“四丫头~”
她朝惜春也招招手,“你林姐姐身子弱,你是主家,以后多看顾些。”
“我知道的。”
小惜春一本正经的点头,“嫂子昨儿夜间到我那里去,还跟我说,以后要多照顾姐姐们呢。”
“乖!”
贾母被她的小样子逗笑了,“回头跟你嫂子说,再收拾一个院子出来。”
啊?
惜春眨了眨眼,略有些明白了,“是二哥哥也觉着蓉哥儿孤单,要过去陪他吗?”
什么?
贾母一时愣住。
今儿她去看宝玉的时候,那孩子跟她撒娇说,大家在东府都有院子,他也要有。
她自然是不允的。
但宝玉的眼泪都掉了下来,说尤氏偏心,说姐姐妹妹们都不要他了。他就是想在那边有个院子,偶尔看姐姐妹妹时,过去坐一坐,没想过离开老祖宗。
贾母这才觉得这孩子受委屈了。
以前这府中,谁不以他为先?
结果尤氏请人,居然把宝玉忘了。
贾母觉得再给宝玉要个院子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吩咐一句就行,却没想四丫头居然让宝玉去前院陪蓉哥儿。
那句不去前院的话,在口边绕了绕,到底没说出口。
贾母也知,宝玉的年纪应该搬到前院了。
二儿子都跟她提好几次,但她舍不得。
“……你二哥哥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吗?”
心念电转间,贾母已经笑了,“他就是觉得你们都在那边,也想过去新鲜新鲜罢了!”
随尤氏收拾吧!
真要给宝玉收拾和蓉哥儿一样的前院屋子,那还不如就住家里,毕竟从这边到东府,如果从角门往几个丫头住的地方去,还是这边近些。
“就知道二哥哥会这样。”
惜春笑道:“嫂子昨儿也跟我说这话了,她说只要老祖宗舍得,我们家别的不多,屋子是尽够的。”
占了半条街的宁国府,凭她如今的小短腿走,要走好长好长好长的时间呢。
“……这是你嫂子说的?”
贾母笑看小姑娘。
“嗯嗯,”惜春点着小脑袋,“嫂子说,我们都在后院,但蓉哥儿孤单的很。”
贾母:“……”
她眼中的笑意加深了些,“蔷哥儿不也在那边吗?”
贾蔷也是宁国府的正派玄孙,只是父母早亡,被珍儿接过去养着,也没听说搬出去呀!
“蔷哥儿受嫂子和蓉哥儿指派,要巡视黑山庄、长平庄、高仓庄那些个庄子呢。”
家里人太少了。
惜春也很忧虑她家人少。
有什么事连个能帮忙的都没有。
“过些日子,把该忙的都弄差不多了,蓉哥儿还要跟着琏二哥哥买京里的祭田。”
他们家都好忙的。
嫂子要管一府的事务。
“老祖宗!”
惜春又道:“我现在就去跟宝二哥哥说,等他病好,多看顾看顾蓉哥儿行吗?”
“……自然可以!”
贾母哪里舍得?
但小姑娘已经这么说了。
回头不让宝玉过去就是。
现如今还是读书重要。
相比于那些琐碎的事,贾母也认为,还是宝玉的学业更重要。
当初珠儿在读书上有天份,正好琏儿是个坐不住的,就培养着管家。
珠儿没了,宝玉在读书上也有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