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元春的事,确如王氏所言,是全族的事。
族田的出产,以前只要贾政说元春要用,贾珍马上就能给他送来。
连着几年,他每年都送一千两银子过来。
加上这边府里的和王氏补贴的,他们家每年往宫里送的在三千到四千两之间。
曾经,贾政觉得可以了。
但现在……
贾政也越来越焦躁女儿的情况,他想了又想,到底在晚间跟贾母说了,“如今两府宽裕,儿子以为,正当借此机会,让元春更进一步,您看,儿子是不是把蓉哥儿叫过来商量商量?”
换以前的贾珍,他没这么谨慎。
只要确定了,直接命人通知东府一声就行。
可是如今……
在蓉哥儿那样按下赖家和府里的大小管事后,贾政面对他,莫名的就有了一点压力。
所以,他就来跟贾母商量。
他老娘是国公夫人,是贾家的老祖宗。
不要说蓉哥儿了,就是敬大哥回来,也得听他娘的。
贾政觉得,由老娘出马最好。
要不然,他这个叔爷说话,被蓉哥儿驳回,得多丢脸啊!
“只叫蓉哥儿?”
贾母的眉头蹙了蹙,“还是把尤氏一起叫着吧!”
她听儿子这意思,这次要花大的。
族田就那点,还要供养族人,所以这大头还得两府出。
这边当然是没问题的。
抄到那么多银子,赦儿想来也不会太吝啬。
但是蓉哥儿那边,到底隔了一层。
如今又不是珍儿在的时候了。
珍儿在他爹那样避居道观后,就以他们西府马首是瞻。
可是蓉哥儿……
那是个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万一觉得是这边的长辈在欺他,可就不好了。
还不如把尤氏也叫着。
尤氏的性情相对温婉……
贾母刚给尤本芳贴上这个标签,就觉不对。
这个尤氏,没机会便罢,有机会也是睚眦必报的。
想到这里,贾母也甚烦恼。
看尤氏在珍儿去后,两次动手的利索劲,就知道她对钱财看得很重。
小门小户出来的,未必有长远眼光啊!
但不跟东府说,只他们一家子出,赦儿只怕还要跟他们闹。
“那儿子让王氏他们都过来。”
贾政自己不好直接跟侄媳妇说话,“元春若是能更进一步,她是当大嫂的,出去也有面子。”
是这个理!
贾母慢慢点了头,“快要过年了,既然已经决定做了,那就早点吧!”
她看看外面的天,还没完全黑下来,就道:“鸳鸯,你亲自到东府走一趟,让大奶奶和蓉哥儿都过来。”
“是!”
鸳鸯忙去了。
很快,伺候完贾母吃饭,如今缩在偏房吃饭的邢氏、王氏和王熙凤,也都匆匆结束了今天的晚饭,往正房来了。
其中王熙凤最郁闷。
她服侍完老太太,又服侍完婆婆和姑母,汤都没喝一口呢,就被叫过来了。
“元春老这样在宫里待着不是事。”
贾母看着邢氏道:“老婆子想了想,还是趁家里宽裕,往她那里多使使劲,她要是能更进一步啊,我们家就是皇亲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