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205章 隔空合作

第205章 隔空合作(1 / 2)

第二百零五章 隔空合作

睡眠如同漂浮在意识表面的薄冰,底下是深不见底的、由数据和疑虑构成的暗流。陈曦那句“这边,有我”带来的短暂慰藉,很快便被新的数据洪流冲散。天光未亮,加密通讯频道幽蓝的光芒便再次在病房中亮起,像一座指引航向的灯塔,穿透了黎明前的晦暗。

屏幕那端的陈曦,似乎将夜晚压缩成了更高浓度的专注。她依旧坐在那片由服务器和显示屏构成的钢铁丛林中心,只是无框眼镜下的眼眸,除了惯有的锐利,更添了几分经过彻夜鏖战后淬炼出的、如同经过打磨的燧石般的冷硬光泽。没有寒暄,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一份数据列表便同步传输到了我的屏幕上。

“林峰,基于《道德经》章节序列与佛爷生辰数字‘九’构建的混沌预测模型,第一轮运算完成了。”她的声音平稳,却像拉满了的弓弦,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模型逆向推导出了十二个高概率的关联地址簇。它们与最终那个沉寂地址,在数学上同源,遵循相同的生成‘韵律’。”

十二个地址。像十二枚散落在数字沙漠中的、可能指向宝藏的符文。

我的脊背不由自主地挺直,牵扯着左腿的伤处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但这痛感反而让我的头脑更加清醒。我迅速扫过那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冰冷而抽象的列表。“活动迹象?”我的声音因紧张而略显沙哑。

“其中九个是死寂的,或者只有微不足道的尘埃交易,可能是伪装或废弃的路径。”陈曦的语速快而清晰,如同精密仪器在输出结果,“但另外三个……在‘雷霆’行动前的特定时间窗口内,呈现出独特的活性。”

她切换了视图,屏幕上浮现出复杂的资金流动态图谱。三条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着那三个地址的交易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各自蜿蜒,互不干涉。然而,就在行动发起前大约七十二小时,这三条线骤然改变了轨迹,开始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频率进行着小额、快速的相互转账,形成了一个紧密、闭环的内部循环网络。它们不再流向外部,只是在这极小的三角区域内疯狂地打转、吞吐。

“看这个模式,”陈曦的光标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圈定那个异常活跃的三角区域,“高频,微量,闭环,资金只在内部三个地址间流转。这不是支付,不是转移,这更像是在进行压力测试和通路校验。像飞行员在起飞前,一遍遍检查每一个仪表和操纵杆。”

我的目光死死锁住那三条纠缠的线条,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账房先生”,正以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在按下最终按钮前,反复测试着他精心构建的逃生通道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极致的冷静与周密,让一股寒意顺着我的脊椎悄然爬升。

“能定位这些测试交易发出的网络节点吗?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指向?”我追问,这是将数字幽灵锚定在现实世界的关键。

“直接定位几乎不可能。”陈曦摇头,双手在控制台上调出新的数据流,“他使用了多层加密代理和隐私增强节点,Ip地址像洋葱一样被层层包裹。但是……”

她停顿了一下,屏幕上切换到一个更加复杂、布满了时间戳和网络路径拓扑的分析界面。

“……通过分析这些测试交易数据包,从发起端广播到全球主要区块链节点被确认的时间延迟差异,结合当时国际互联网主干道的拥堵模型,可以进行一次概率性的网络延时三角定位。”她的指尖在错综复杂的路径图上划过,最终在一个区域画了一个圈,“算法推算出的最高概率信源区域,指向两个可能:一是东南亚某个网络枢纽,二是……境内,华东沿海某片高度城市化的区域。”

境内!

这个词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我脑海中炸响。一直以来,我们都下意识地将如此核心、隐秘的操作者,与境外那些无法之地联系起来。陈曦的分析,却将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我们自己的头顶之上!惊愕之后,是豁然开朗——最精密的隐藏,往往是混迹于最寻常的喧嚣之中。灯下黑,这是佛爷一贯擅长的伎俩。

“华东沿海……范围依然太大了。”我强压下心头的震动,迫使自己冷静分析。这片区域囊括了数个大都会圈,人口数以千万计。

“所以,我们需要更精细的过滤器。”陈曦似乎早已预料到我的反应,她的界面再次切换,“我重新深度建模了‘账房先生’的链上行为指纹。你之前敏锐捕捉到的,‘对运营成本病态般的控制欲’,是其中最稳定、最显着的特征。”

她调出了一组对比鲜明的曲线图。“这条起伏不定的,是同期全球区块链网络的平均手续费波动曲线。而这条……”她指向另一条几乎紧贴着下方、呈现出诡异平行态势的平滑曲线,“……是‘账房先生’在所有历史交易中实际支付的手续费。看,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他支付的费用,始终被精确地压制在平均值的75%到82%这个狭窄区间内。这不是随机行为,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程序化的‘吝啬’。”

图表直观地展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同时也令人不寒而栗的规律性。这种对成本的极端控制,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节俭,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行为本能。

“这种独特的‘吝啬’行为模式,必然会渗透到他数字身份的方方面面。”陈曦继续阐述,她调用了一个庞大的、聚合了明网与暗网数据的监测系统,“我以华东沿海区域为范围,扫描了近一年所有与虚拟货币、区块链技术、匿名通信相关的线上活动痕迹——技术论坛发帖、代码仓库贡献、匿名市场评价、甚至是一些极其小众的讨论组留言……”

海量的信息在她面前的屏幕上如瀑布般奔流,被复杂的语义分析和行为模式识别算法快速过滤、归类。

“筛选条件设定为:在技术讨论、服务选择、乃至日常抱怨中,都表现出对‘成本’、‘费用’、‘性价比’具有超乎寻常敏感度的个体。”陈曦的嘴角,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是猎手终于发现猎物独特足迹时的表情,“结果,我们得到了一个高度浓缩的嫌疑目标池。”

屏幕上列出了几个经过匿名化处理的网络身份标识符。

“其中一个目标,行为模式与我们的画像高度吻合,吻合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二。”陈曦将其中一个Id高亮,并调取了与之关联的碎片化信息——在某个技术论坛为节省几美元服务器费用与人激烈辩论的记录;在开源平台提交的、旨在优化代码以降低链上交易成本的注释;甚至在一次暗网交易中,因不满微不足道的附加费用而留下充满怨气的差评。

“这个身份的所有数字足迹,都散发着与我们追踪目标一致的、那种独特的‘吝啬’气息。而且,”陈曦将最后一条信息放大,那是一段经过深度网络溯源分析后得到的、极其模糊的网络接入点痕迹,“根据他最近一次活跃时,无意中泄漏的、经过多重跳板但最终被基站信号模型捕捉到的微小信号特征,其物理位置,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概率,落在江州市。”

江州市!

一座位于华东沿海经济带、以It和金融业闻名的现代化都市!距离我们所在的核心区域,仅咫尺之遥!

范围,从广阔的华东沿海,瞬间聚焦到了一座具体的、触手可及的城市!

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骤然停滞,一股混合着兴奋与难以置信的热流冲向四肢百骸。隔着上千公里的物理距离,通过无形的数据纽带,我与陈曦完成了一次堪称完美的远程合围。数字世界的缜密分析,与现实世界的侦查逻辑,在此刻完美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