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136章 暂时回避

第136章 暂时回避(1 / 2)

第一百三十六章 暂时回避

独立阅览室那扇厚重的木门在我身后合拢,将“周先生”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短暂隔绝。门轴转动发出的轻微“吱呀”声,在此刻听来,竟如同地狱之门关闭的余响。走廊里空无一人,惨白的灯光从头顶倾泻而下,将我的影子拉得细长扭曲,投射在冰冷的水磨石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资料库特有的、陈旧纸张与灰尘混合的气味,但现在,这股气味里似乎还掺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周先生”的冷冽檀香,如同跗骨之蛆,提醒着我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博弈。

阿木垂着头,跟在我身后半步的距离,他的呼吸有些急促,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我无法确定他刚才在门外听到了多少,也无法确定他此刻的紧张是源于对“老康”召见的恐惧,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走。”我吐出一个字,声音沙哑,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强行压抑的震颤。没有看他,我迈开步子,朝着资料库外走去。双腿如同灌了铅,每一步都沉重无比,脚底接触地面时,传来一阵虚浮感,仿佛踩在棉花上。

右手掌心的旧伤,在那场极致的心理对峙后,不再是简单的疼痛,而是变成了一种空洞的、持续不断的嗡鸣,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电流在骨骼缝隙间流窜,带来一种近乎麻木的灼热感。我知道,这是身体在发出过载的警报。

阳光穿过资料库大门上方的玻璃窗,刺得我眼睛生疼。从阴冷的室内骤然步入光线之下,我下意识地眯起了眼,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晃动。“周先生”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毒液,依旧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倒钩,撕扯着我的神经。

“了解自己的棋子…”

“棋子的命运,永远掌握在棋手的手中…”

“确保游戏按照规则进行的裁判…”

还有那句最致命的,关于父亲和“抉择”的暗示。

他知道了。他不仅知道我在调查,甚至可能已经窥破了我内心深处最深的恐惧与疑惑——关于父亲林向军那可能并不光彩的真相。他拿出那支与父亲一模一样的英雄钢笔,写下“抉择”二字,这绝非巧合!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示威,一种居高临下的警告,他在明确地告诉我:你的底细,我一清二楚;你的软肋,我牢牢掌握。

一股冰冷的寒意从尾椎骨升起,迅速蔓延至全身。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无形蛛网困住的飞虫,越是挣扎,缠绕得越紧。而“周先生”,就是那只端坐网中央、冷静地看着我徒劳反抗的蜘蛛。

“老康”的紧急召见,在这个时间点,显得如此微妙。是“周先生”安排的另一重考验?还是“老康”与“周先生”并非完全同心,这次召见是某种制衡?或者,仅仅是技术中心真的出了问题?

无论是哪种可能,我都必须去。而且,必须表现得无懈可击。

“阿木,”我停下脚步,站在资料库外的阴影里,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老康’大师那边,具体是什么技术问题?”

阿木抬起头,眼神有些闪烁,避开了我的直视:“我…我也不太清楚,传话的人只说非常紧急,涉及到核心系统的稳定,点名要您立刻过去。”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但那份不自然的慌乱,没有逃过我的眼睛。我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知道了。走吧。”

去往技术中心的路上,我刻意放缓了脚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调整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如同高速运行的处理器,分析着当前的绝境。

“周先生”的警告言犹在耳。继续调查,无疑是自寻死路。他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暗示,甚至不需要确凿证据,我就可能被“意外”处理掉。而且,他明确提到了“可能会连累到那些你在意的人”——这指向性太明显了,陈曦,杨建国,所有与我真实身份相关的人,都可能因为我的一意孤行而陷入危险。

但放弃调查?眼睁睁看着保护伞的网络在眼前晃动,看着可能与父亲污名相关的线索近在咫尺,却要装作视而不见?那我来这里的意义何在?林峰存在的意义何在?父亲那可能蒙尘的声誉,又由谁来洗刷?

不,绝不能放弃!

但现在,必须“暂时回避”。

这是唯一的,也是必须的策略。正如“周先生”所说,我是一枚棋子。棋子要有棋子的自觉,在棋手亮出杀招时,硬碰硬只有被吃掉的份。我需要后退一步,暂避锋芒,收敛起所有的爪牙,将自己重新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更重要的是,我必须重新评估局势。“周先生”的浮出水面,彻底改变了游戏的格局。他代表的“保护伞”势力,其深度和广度可能远超我的想象。他自称“裁判”,这暗示他可能凌驾于“山魈”与“账本”的内斗之上,甚至可能对“佛爷”也拥有某种影响力。我之前试图利用“山魈”去触碰“账本”背后的保护伞,现在看来,简直是稚童舞大刀,危险而不自知。

“山魈”那边…必须立刻切断联系!至少,不能再主动提供任何指向“内务办公室”或那个加密数据库的线索。否则,一旦“山魈”的行动触及“周先生”的底线,我必将第一个被碾碎。

思绪纷杂间,技术中心那栋戒备森严的灰色建筑已映入眼帘。门口的守卫验明了我的身份,眼神锐利如鹰。我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所有关于“周先生”、父亲、保护伞的念头强行压下,脸上重新戴回“猎隼”那标志性的、带着几分技术性冷漠的面具。

走进技术中心主控室,一股混合着机器散热、臭氧和精密电子设备特有的冰冷气息扑面而来。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滚动,数十名技术人员在各自的终端前忙碌着,敲击键盘的声音密集如雨。这里的气氛,与资料库的死寂截然不同,充满了科技时代的喧嚣与压迫感。

“老康”站在主控台前,背对着门口。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式工装,身形佝偻,但站在那里,却像是一棵扎根于钢铁与数据中的老树。几名核心技术人员围在他身边,神情紧张。

“大师,猎隼来了。”一名助手低声提醒。

“老康”缓缓转过身,那双深陷在皱纹中的眼睛,如同两潭深不见底的古井,瞬间锁定在我身上。他的目光没有“周先生”那种儒雅下的凌厉,却更加深沉,更加厚重,仿佛能看穿一切代码和伪装,直抵本质。

“猎隼,”他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种金属摩擦的质感,“‘方舟’的三号冗余节点,响应延迟异常,波动超过了阈值。日志显示,与你昨天下午执行的‘黑隼’行为模拟脚本有关联。解释。”

他没有寒暄,没有废话,直接抛出了问题核心,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包括刚刚跟进来的阿木。

我的心猛地一紧。三号冗余节点?那确实是“方舟”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我昨天的确运行了一个高负载的模拟脚本,目的是为了测试“黑隼”可能的攻击模式,这在“反制黑隼”项目的范畴内,是合理的工作。但怎么会影响到“方舟”的冗余节点?

是意外?还是…又一个陷阱?

瞬间,冷汗浸湿了我的后背。我强迫自己冷静,大脑飞速运转。“老康”直接点出关联,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初步证据。否认或推诿是下策,只会加重嫌疑。

我上前一步,目光迎向“老康”,语气保持着一个技术官应有的冷静和专注:“大师,我昨天确实运行了脚本‘暗影-7’,目的是模拟‘黑隼’可能采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模式。该脚本会生成大量伪随机数据包,冲击测试系统的防火墙和负载均衡模块。按照设计,它不应该触及‘方舟’的核心冗余节点。”

我一边说,一边快步走到旁边一台空闲的终端前,飞快地调出昨天的脚本执行日志和系统资源监控记录。“请允许我核查具体参数和系统当时的负载状态。”

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速度快得带起残影。屏幕上代码飞速滚动。我必须表现出专业、镇定,以及对技术问题本身的全部投入。这是消除怀疑最好的方式。

几分钟后,我找到了问题所在。“大师,查到了。”我指着屏幕上的一行数据,“脚本‘暗影-7’在昨天下午14点37分至14点52分期间,意外触发了一个底层系统库的陈旧漏洞,该漏洞导致部分模拟数据包被错误路由,短暂占用了‘方舟’三号节点与核心交换矩阵之间的备用带宽,从而引发了响应延迟。这是一个未被记录的边缘交互效应(Edge Iion Effect)。”

我刻意使用了“边缘交互效应”这个相对专业的术语,来强调问题的意外性和复杂性。同时,我将责任归咎于一个“陈旧漏洞”,暗示这是系统本身的问题,而非我的脚本设计失误或故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