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127章 巧妙周旋

第127章 巧妙周旋(2 / 2)

当天深夜,我以“新设备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校准,避免外界干扰”为由,将阿木“请”出了分析室,让他回去休息。他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磨磨蹭蹭地离开了。

确认他离开后,我立刻反锁了分析室的门,拉上了所有的窗帘。我没有去碰那些新设备,而是迅速回到了操作台前。

是时候了。我必须冒险尝试与陈曦重新建立联系。单靠我自己的力量,绝无可能在四天内创造出“实质性进展”。我需要后方的信息和支持,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提示,也可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我启动了那几台位于西侧仓库的专属服务器。之前以“搭建模拟环境”为名,我已经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上,利用复杂的网络地址转换和端口映射,偷偷构建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独立于“赤道”主系统之外的通讯节点。它就像在庞大的监控网络内部,人为制造的一个短暂的信息黑洞。

我小心翼翼地连接上加密通讯终端,双手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每一次敲击键盘,都感觉像是在引爆一颗炸弹。我知道,“账本”和“蝰蛇”一定加强了对网络流量的监控,任何异常的数据传输都可能被捕捉到。

我采用了一种极其短暂的、高频率的“心跳包”式联络方式。信号持续时间以毫秒计,内容经过多重加密和压缩,伪装成系统内部常见的校验数据包。这是我和陈曦之前约定好的、风险最高的紧急联络方案,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使用。

将代表“危急,请求紧急技术支援,关于‘黑隼’网络反制”的加密信息压缩发送后,我立刻切断了所有连接,清除了终端和服务器上的所有临时文件和日志记录。

做完这一切,我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全身都被冷汗湿透了。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止,耳膜嗡嗡作响。

这是在赌博。用我最后的生机,去赌那渺茫的回应。

等待是煎熬的。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死死盯着那台没有任何回应的加密终端,感觉自己像一个在无尽黑暗中漂泊的孤舟,等待着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的灯塔。

然而,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那台沉寂的终端屏幕上,极其短暂地、几乎难以察觉地,闪烁了一下微弱的绿色指示灯!

成功了?!有回应了?!

我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我强压下激动,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建立安全连接,接收并解密那条来自陈曦的、同样极其简短的回复。

信息内容依旧冰冷,充满了技术术语,但在我眼中,却如同天籁:

【已知悉。提供以下干扰方案参考:利用已捕获‘黑隼’边缘节点漏洞(参考你之前伪造报告中的信号特征),植入混淆脚本‘幽灵v2.0’(数据包及激活指令附后)。该脚本可在特定时间触发,模拟小规模数据泄露及内部权限冲突假象,制造混乱。注意:此操作风险极高,需精确控制影响范围,避免引火烧身。另,‘流水号’关联账户有新动向,指向境外某空壳公司,正在深挖。保重。】

“幽灵v2.0”……制造混乱……混淆脚本……

陈曦的回复,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我脑中混沌的迷雾!她并没有给我一个可以直接攻破“黑隼”核心的方案——那确实不现实。但她给了我一个“取巧”的办法:利用我之前为了应付审查而虚构出来的那个“未加密接入点”信号特征,反向制作一个真实的、但危害可控的“攻击”!

这简直是……绝处逢生!

我不需要真的攻破“黑隼”的核心网络,我只需要制造出足够的“动静”,让“山魈”、“蝰蛇”他们“相信”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即可!一场精心控制的、发生在“黑隼”网络边缘的“混乱”,足以暂时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巧妙地利用了我之前的“谎言”,将其变成了“真实”,这无疑会增加我所有说辞的可信度!

我立刻开始行动。根据陈曦提供的数据包和指令,我连夜编写和调试那个“幽灵v2.0”脚本。我必须确保这个脚本既能触发足够的警报,引起“黑隼”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样才能被外部观察到),又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大规模破坏,以免激怒“黑隼”,引发不可控的后果,或者暴露出过于高超的技术水平引来更深的怀疑。

这是一个精细至极的操作,如同在针尖上跳舞。

接下来的两天,我几乎不眠不休。在阿木的“监视”下,我大部分时间依旧在“研究”新设备和“分析”数据,但暗中,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幽灵”脚本的完善和测试中。我利用那几台专属服务器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模拟环境,反复验证脚本的触发条件、影响范围和隐匿性。

同时,我继续着我的“周旋”。

我适时地向“岩石”透露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个可能引发‘黑隼’内部混乱的关键漏洞”的“好消息”,但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保持着技术官应有的神秘和谨慎。“岩石”显得非常兴奋,立刻汇报给了“山魈”。

另一方面,我对“蝰蛇”和阿木,则依旧保持着“按部就班”、“面临困难但仍在努力”的姿态,偶尔会流露出适当的“焦虑”和“压力”,以满足他们期待看到我挣扎的心理。

我像一个同时操纵着多个提线的木偶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各方势力的平衡。对“山魈”展现希望和忠诚,对“蝰蛇”展现压力和努力,对阿木展现“正常”的工作状态。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句话都需字斟句酌。

第六天晚上,一切准备就绪。

我选择在凌晨时分,基地大多数人都陷入沉睡,网络流量处于低谷时行动。我再次将阿木支开,独自留在分析室。

连接上那个经过伪装的通讯节点,我将精心调试好的“幽灵v2.0”脚本,如同投放病毒一般,悄无声息地注入了之前捕获的、属于“黑隼”控制区边缘的一个真实存在的、防御相对薄弱的节点Ip地址(这个Ip是我从历史日志中筛选出来的,与之前虚构的“接入点”区域接近)。

点击“执行”按钮的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止了。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我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的声音。

脚本开始运行。数据包如同隐形的孢子,飘向目标……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没有任何异常。仿佛石沉大海。

难道失败了?被对方的防御系统拦截了?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时,我连接到外部网络(以监控“黑隼”动态为名申请的特殊权限)的监控终端上,突然捕捉到来自目标Ip区域的一连串异常流量波动!紧接着,几个隶属于“黑隼”的、公开的通讯频道和低级论坛上,开始出现零星关于“网络延迟”、“权限校验错误”的抱怨!

成功了!“幽灵”开始起作用了!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微小,却确实激起了涟漪!

我强压下心中的狂喜,立刻开始伪造“成果报告”。我截取了那些异常流量的截图,放大了那些论坛上的抱怨帖,编造了一套“利用特定漏洞成功渗透‘黑隼’边缘节点,植入混淆程序,引发其内部网络短暂混乱和权限校验冲突”的说辞。

这份报告,半真半假,既有真实的观测数据作为支撑,又有夸大其词的“战果”描述,足以糊弄住非技术出身的“山魈”,也足以让“蝰蛇”这类专业人士一时难以找到明显的破绽——毕竟,网络攻击的效果本身就难以百分之百量化验证。

当天亮来临,第七天的黎明曙光照进分析室时,我已经将这份精心炮制的“实质性进展”报告,同时发送给了“山魈”、“岩石”以及……“蝰蛇”。

我知道,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

我坐在椅子上,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我淹没。右手掌心的旧伤,在那极度紧张和兴奋过后,传来一阵阵空虚的、深可见骨的酸痛。

周旋尚未结束,平衡依旧脆弱。但至少,我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将利刃下落的时间,稍稍推迟了片刻。

接下来的风暴,只会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