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11章 收网时刻

第11章 收网时刻(1 / 2)

第11章:收网时刻

回到那座隐匿于普通民居中的临时指挥中心,三楼办公室内的空气已然绷紧至极限。若说几小时前我离开时,这里弥漫的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引而不发的静谧,那么此刻,整个空间则充满了高压电流通过般的低微嗡鸣,一种混合着钢铁意志与生死风险的凝重感,几乎能用手触摸到。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代表不同行动小组的蓝色光点,正以毫米级的精度,悄无声息地向预设的伏击坐标悄然移动、定位。占据一整面墙的高清监控屏幕墙,分割出数十个画面,实时传输着各个关键节点略显粗粓却至关重要的影像。对讲机里,压抑着的、经过严格简化的通讯术语,伴随着轻微的电流杂音,在空气中短促地交错:

“‘鹰巢’,‘猎犬一号’已就位,A区视野清晰,over.”

“‘鹰巢’收到,‘猎犬二号’报告。”

“‘猎犬二号’就位,b区制高点,未发现异常,over.”

“‘猎犬三号’就位,c区车辆隐蔽完毕。”

“‘游骑四号’机动中,覆盖主要干道,未发现尾巴,over.”

“‘技术组’,所有频道监控中,信号稳定,over.”

杨建国矗立在主屏幕前,身姿如标枪般挺拔,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他依旧穿着那件普通的深色夹克,未披挂任何显眼的装备,但那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历经千锤百炼的掌控力,却比任何防弹护甲都更令人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阵列,冷静地掠过每一块屏幕,捕捉着任何一丝一毫的动态变化。

我悄无声息地坐到角落一台空闲的终端前,屏幕上正显示着几个伏击点隐蔽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理工大学后巷的垃圾箱视角,“星空”网吧侧门的屋檐视角,职院台球厅对面的广告牌视角……画面不算清晰,但在夜色和伪装下,已足够提供关键的视觉情报。

“‘鹰巢’呼叫所有单位,”杨建国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出,平稳得像是在陈述一件日常公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目标‘刀疤’信号移动轨迹明确,正沿中山北路向一号区域(理工大学后街)接近。各小组保持‘静默待命’(Radio Silence)。重申,没有‘执行’(Execute)代码,任何单位不得暴露,不得擅自行动。over.”

命令清晰地下达,整个指挥系统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钟表,每一个齿轮都进入了预定的轨道。我紧盯着屏幕上那个代表“刀疤”的红色三角符号,它正以均匀的速度在地图网格上移动。我能想象,此刻潜伏在冰冷后巷、楼顶寒风中的“猎犬”们,正如何利用夜视仪、望远镜,死死锁定着目标可能出现的每一个路口,他们的呼吸都必须控制得轻缓而绵长。

时间在高度紧张中仿佛被黏稠的胶质拉长。每一秒都像是一次心跳的漫长间隔。杨建国如同磐石,偶尔会走到某块屏幕前,放大某个区域的图像,手指在触摸屏上划动,仔细审视着画面的每一个像素。他的眉头时而因某个不确定的阴影而微蹙,时而又因确认无误而几不可查地舒展。这种绝对的专注和仿佛能洞悉未来的推演能力,让我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敬佩。这远非一次简单的抓捕,更像是一场在无形棋盘上进行的巅峰对弈,而他,是那个掌控全局、计算着每一步后续变化的棋手。

“技术组,‘刀疤’通讯状态?”每隔几分钟,杨建国就会用同样平稳的语调询问。

“目标手机持续静默,未发现可疑呼叫或短信。信号源稳定,无跳跃迹象。over.”

“收到。继续监控。”

突然,负责监控“刀疤”藏匿点附近的小组频道传来一声压低的急报:“‘鹰巢’!‘刀疤’窝点有情况!一辆未登记的银色面包车停在巷口,下来两名戴鸭舌帽的陌生男性,手提黑色方形旅行袋,快速进入三单元楼道!over!”

沙盘上,“刀疤”的图标仍在向一号区域移动,但其老巢位置瞬间亮起了一个刺眼的黄色问号标识。

杨建国眼神骤然锐利如刀,手指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主屏幕迅速切换到窝点附近的几个监控角度。画面中,两个身影模糊、刻意压低帽檐的男子,正脚步匆匆地消失在楼道黑暗中,那个旅行袋看起来颇有分量。

“身份识别?袋内物品评估?”杨建国的声音依旧冷静,但语速稍快。

“无法识别,非数据库内目标。旅行袋规格……根据体积和持握姿态判断,疑似大量现金或批量货物。over.”

是上游供货商前来交割?还是另有买主抢先一步?局势瞬间复杂化,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

“‘刀疤’本体预计四分钟后抵达一号区域。窝点出现未知目标,意图不明。”杨建国的大脑仿佛高速计算机,瞬间权衡利弊。“计划变更。”他斩钉截铁地下达指令,“‘猎犬一号’,原定方案不变,紧盯‘刀疤’,等待其与预期下线接触,力求人赃并获。‘猎犬五号’(预备队),立即秘密封锁三单元所有出口,监视进入人员,最高警戒。若目标携带物品离开,或窝点内有异常动静,立即实施控制!‘技术组’,优先保障一、五组通讯畅通,尝试捕捉窝点内任何电子信号。‘游骑四号’向窝点周边机动,预备拦截银色面包车。over!”

指令如手术刀般精准落下。指挥系统瞬间完成切换,预备队的蓝色光点如幽灵般向窝点聚拢。这种在瞬息万变中果断调整部署、分兵合击的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支队伍超凡的专业素养和杨建国作为指挥员的魄力。

我的心跳骤然加速,血液冲上头顶。这意味着行动升级,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但若能成功,战果将远超预期——可能直捣一个囤货点,甚至抓住更上线的线索。

几分钟在煎熬中度过。“刀疤”的摩托车准时拐入了理工大学后街,停在了那家早已熄灯的复印店门口。他熄了火,却未下车,不停地左右张望,频繁查看手机,焦躁的情绪即使透过模糊的监控画面也能感受到。

几乎在同一时间,窝点五组传来紧急讯息:“‘鹰巢’!两名目标已下楼!旅行袋明显瘪塌!疑似交易完成!请求指示!over!”

而几乎在通讯响起的瞬间,后街监控画面显示,“刀疤”的手机亮了,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上先是闪过一丝如释重负,随即又被一种贪婪的急切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