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兴周府(1 / 2)

走进午门,上阳宫的大明殿映入眼帘,殿顶的鸱吻高达丈余,殿内的十二根盘龙柱由整根楠木雕刻而成,龙鳞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

“这大明殿的地基,往下挖了三丈,埋了三十丈长的柏木桩,再灌上铁水,就算地震也动不了分毫。”

赵德全指着殿角的铜鹤:“那对铜鹤里藏着机关,能测出风向,战时可用来观测敌军动向。”

白洛恒走到殿外的丹陛上,眺望全城。东西两市的坊墙整齐划一,民居的院落方方正正,护城河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绕着城墙,河面上的石桥横跨南北……

他忽然想起建安城拥挤的街巷、低矮的房屋,以及每逢雨季便泥泞不堪的土路,嘴角忍不住扬起笑意。

古都就是古都,就是要比那偏僻的建安城气派不少……

“赵卿,你立了大功。”

白洛恒转身,目光落在赵德全鬓角的白发上:“这三年,辛苦你了。”

赵德全扑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臣不敢居功!都是陛下圣明,百姓出力!修城时,多少百姓自带干粮来帮忙,说‘为了子孙后代,累点不算啥’……”

白洛恒扶起他,声音有些哽咽:“朕记住了。传旨下去,凡参与修城的工匠、民夫,每户赏粮十石、布两匹,免除三年赋税。”

回到建安城后,白洛恒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宣布迁都事宜:“平襄城已竣工,朕决定于隆宣五年九月初三正式迁都,定名‘御京城’。即日起,各部开始清点文书、档案,后宫开始收拾仪仗、器物,务必在三个月内准备妥当。”

殿内一片哗然,反对的声音却比三年前小了太多。

萧澈出列奏道:“陛下,迁都乃国之大事,需钦天监选个吉日,再昭告天下,让百姓知晓。”

“吉日已定,就是九月初三。”

白洛恒看向钦天监监正:“你只需昭告天下,说御京城乃天选之地,迁都之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钦天监监正连忙躬身领命。

消息传出,建安城的官员起初有些不舍,毕竟世代居住于此,但想到御京城更宽敞的房屋、更平整的街道,以及离北疆更近、更安全的位置,便都开始收拾行囊。

商户们盘算着在御京城的东西市抢占好位置,工匠们琢磨着如何在新都城施展手艺,连孩子们都兴奋地谈论着御京城那只巨大的铜凤。

暮色漫过建安城的宫墙时,白洛恒踏着最后一缕霞光走进乾宁宫。

殿内烛火已燃起,裴嫣坐在窗边,目光落在窗外那,神情有些恍惚。

“在想什么?”白洛恒解下朝服玉带,随手递给内侍,走到她身边时,才发现她眼底藏着一丝怅然。

裴嫣回过神,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只是在想……三个月后,这里就要空了。”

白洛恒握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指腹:“你是不是不喜欢迁都?若是有顾虑,不妨跟朕说。”

“不是的。”裴嫣轻轻摇头,声音轻得像叹息。

“御京城地势险要,利于国本,臣妾明白迁都的道理。只是……”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裴府的方向:“自前朝时起,裴家就在建安扎根,算到如今,已有三百年了。祖父曾说,裴家的祠堂里,每一块碑石都刻着建安的雨水。如今要离开,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白洛恒沉默片刻。他想起当年初遇裴嫣时,她还是建安城里的世家贵女……

“是朕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