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祭祀?求雨!(1 / 2)

散会后,大臣们匆匆离去,立政殿内只剩下白洛恒一人。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盛放的牡丹,心中却一片沉重。这场旱灾,来得太不是时候,像是上天对他的考验。

以前他再看关于前朝的史书时,以前的王朝也多有旱灾的情况,只不过史书上对于解决旱灾也仅仅是两笔带过,这一次轮到他时,总算是感受到其中的难处了……

但他不能退缩。新的王朝大业要继续,新律要推行,百姓更要活下去。

几日后的清晨,立政殿的案头又堆起了厚厚的奏折,最上面几份的封皮都带着焦灼的褶皱,全是山西发来的急报。

白洛恒捏着奏折的手指泛白,逐份翻看,眉头拧成了死结。

太原知府奏报,拨去的粮米仅撑了五日便告罄,城中粥棚已断粮两日,灾民沿街哭嚎,甚至有人冲击府衙,平阳府说,富户捐粮早已耗尽,如今连官宦世家都开始紧闭门户,生怕灾民围堵,最让他心惊的有些地方上奏密报,民间流言愈演愈烈,竟有人画了“新帝逆天”的符咒在街上焚烧,说他夺位不正,上天降旱惩罚大周。

“咳咳……”一阵急促的咳嗽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抬手按了按发紧的胸口,几日来几乎未曾合眼,连进食都只是胡乱塞几口,眼下的乌青重得像泼了墨,身形确实清减了不少,龙袍穿在身上都显得空荡了些。

傍晚时分,他回到寝殿时,裴嫣正对着铜镜卸钗环,见他进来,转身时眼中闪过一丝疼惜:“陛下又没好好吃饭?”

她伸手抚上他的脸颊,指尖触到的皮肤又薄又凉:“这几日瘦得颧骨都突出来了,再熬下去,龙体如何支撑?”

白洛恒握住她的手,声音沙哑:“山西的事……心里不踏实。”

裴嫣叹了口气,取过一件厚披风给他披上:“再急也得顾着自己,您是天子,若是倒下了,这天下怎么办?”

她转身吩咐内侍传晚膳,又道:“山西的流言我也听说了,民间愚昧,难免被有心人挑唆,陛下不必太过挂怀。”

可他如何能不挂怀?民心是国本,若任由流言侵蚀,刚稳住的江山怕是要再生波澜。

次日一早,白洛恒在偏殿召集重臣,殿内气氛压抑得有些可怕。

“山西灾情未有缓解,粮米耗尽,流言四起!”

白洛恒的声音带着掩不住的疲惫:“诸位有何良策?”

萧澈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如今粮路断绝,凿井进度缓慢,与其困守山西等死,不如下诏允许灾民分流,令河南、关中、河北各州打开城门,接纳山西灾民,由官府统一安置,分给田宅、农具,待灾年过再议返乡之事。如此既能解燃眉之急,也能打散聚集的灾民,断了流言滋生的土壤。”

众人皆沉默,这法子虽可行,却需调动各州资源,且灾民分流易生混乱,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新的民怨。

白洛恒看向礼部尚书:“王大人有话不妨直说,昨日见你欲言又止。”

这名礼部尚书是新任的,此前那位礼部尚书因为结党营私,甚至还鼓动他扩充后宫,被白洛恒贬去职位,废为庶民,如今新上位的这位礼部尚书看起来要比之前那位年轻了不少,脸看起来倒也刚正不阿,只是却透露出几分稚嫩……

礼部尚书王大人脸色涨红,上前一步,先是叩首,才嗫嚅道:“陛下……臣想起齐朝旧事……当年齐兴帝在位时,关中及都城永安大旱,民间也传他‘夺侄位、逆天理’,流言比今日山西更烈。后来……后来齐兴帝亲往永安城郊外设坛,斋戒三日,跪在祭坛前求了三天三夜,第三日晚竟真降了大雨,旱灾立解,流言也自消了。”

殿内瞬间安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白洛恒眉峰一蹙:“你的意思是……要朕效仿齐兴帝,祭天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