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盟约(2 / 2)

发言此人正是当朝宰相,从三品,尚书左丞——王郝。

听完王郝的诉说,皇帝不语,只是将目光看向其他的群臣,蠕动嘴唇:“还有其他爱卿,可有其他想法?”

此时,文官中的几位官员也开始纷纷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中书令许文昌、尚书右丞曹羡以及中书侍郎赵宥等等。

“陛下,臣以为尚书左丞言语过激,我大楚立国不足百年,贸然出击,只怕会动摇国之根本,臣以为应当与那康国签订友好盟约,将战略,看向漠北,抵御漠北燕然部落才是上策!”

“臣以为尚书左丞所言有理,一来,那南方小邦之国屡次挑衅,此次趁势而上,一举灭之,安抚南方之后,再将重力转向北方也不迟!”

“陛下,臣赞同中书令所言,我大楚内部矛盾还未解决,此前出击已是带来不少的消耗,那康国位居于西南之地,那你地势天行,易守难攻,臣以为攻打绝非是上佳之策,还是与之休战,安抚国内,抵御漠北才是为之上策。”

听完这几个宰相的汇报,皇帝不语,只是将目光看向文官行列,再次重申道:“你们还有其他意见?”

朝堂之上,众人各执一词,气氛热烈而紧张。

皇帝的目光在群臣间逡巡,似乎在权衡着每一种意见的利弊。

此时,白洛恒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个为自己谋求出路的契机。

他深吸一口气,手持笏板,稳步走到朝堂中央,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无论是发兵讨伐康国,还是与之签订盟约,皆需从长计议。尚书左丞王大人所言,一举灭之可彰显国威,震慑四方;中书令许大人等所虑,注重国内安稳,抵御漠北亦有其道理。”

皇帝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白洛恒,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白洛恒见状,心中稍定,接着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楚面临内外之局,内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外有康国、漠北等忧患。此时若贸然兴兵,无论对康国还是漠北,都可能使国内民生疲惫,加剧内部矛盾。然而,若仅仅签订盟约,又恐康国阳奉阴违,难以真正消除隐患。”

顿了顿,白洛恒抬眼观察皇帝的神色,见皇帝并未露出不悦之色,便鼓起勇气继续说道:“臣有一策,可先与康国签订盟约,但此盟约需附以诸多限制条款,如割地、赔款、遣质子等,以此削弱康国实力,使其短时间内无力再犯。同时,我大楚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整顿军备,化解内部矛盾。至于漠北燕然部落,可加强边境防御,派遣能臣猛将镇守,密切关注其动向。待国内安稳,国力强盛之时,再视情况而定,或出击漠北,或进一步巩固南方,皆能游刃有余。”

白洛恒说完,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皆将目光投向他,有的露出赞许之色,有的则面露思索,似在考量此策的可行性。

皇帝听闻后,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白爱卿此策,倒是兼顾内外,考虑周全。既不轻易开启战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康国,同时不忘防范漠北。只是,这盟约条款如何制定,割地赔款的分寸如何把握,还需仔细斟酌。”

这时,王郝站出来,微微皱眉说道:“陛下,白尚书此策虽有可取之处,但康国狡诈,若其表面答应条款,暗中却阳奉阴违,我大楚又当如何?况且,这遣质子一事,若质子在我大楚出了差错,恐又生事端。”

白洛恒心中早有准备,立刻回应道:“王大人所言极是,康国的确不可轻信。因此,在签订盟约时,可要求康国开放部分关卡,我大楚派遣官员入驻,监督其执行盟约情况。至于质子,我大楚当以礼相待,同时安排专人严加看管,确保其安全。如此,既能保证盟约执行,又能避免因质子之事引发冲突。”

皇帝听着二人的辩论,目光在他们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衡量着利弊。

此时,朝堂上其他官员也纷纷小声议论起来,对这两种观点各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