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飞看着屏幕上这群瞬间从“高冷大神”变身“真香现场”的活宝,差点没笑出声。
果然,在绝对的“诚意”和顶尖的项目前景面前,什么“心高气傲”、什么“向往自由”,都是浮云!这就是赤裸裸的“真香”定律啊!
他强忍着笑意,回复道:
【L:条件都可以谈。原则上双休,项目攻坚弹性工作制。顶级硬件管够,独立实验室、高速网络都有。食堂标准保证高于平均水平。有兴趣的,把简历或代表作发到指定加密邮箱,初步筛选后面试。】
【美少女壮士:收到!大佬威武!兄弟们,抄家伙!啊不,收拾简历!冲鸭!!!(组织进攻.jpg)】
群里瞬间被各种“收到!”“马上发!”“老板等我!”的表情包刷屏,气氛热烈得像过年。
搞定计算机和软件团队的事情,林飞心情大好。
虽然这群人看起来不太“正常”,但技术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有江若曦这个鬼才牵头,再加上这帮各怀绝技的“大神”,软件层面的基础应该能很快搭建起来。
然而,轻松的心情只持续了片刻。
当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份人才需求清单上时,“电子信息工程”那几个字,像一块巨石,又压在了心头。
硬件!这是最实在、最基础、也最烧钱的部分!
芯片、传感器、电路、封装、功耗、散热……每一个环节都是硬骨头。
需要的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大牛。
这类人才,通常都沉淀在那些国际半导体巨头或者国家级的研究所里,挖角难度极大,而且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竞业协议和技术壁垒。
猎头?效率低,且鱼龙混杂。
去挖大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代价高昂,且可能带来纠纷。
自己培养?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林飞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把脑海里的人际网络像筛子一样过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难道真要花天价去挖那些巨头墙角?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抖音的推送。
他随手划开,本想清掉通知,却被一个推送的视频标题吸引了——《震惊!大三学生自制毫米波雷达,精度堪比军用!》。
他鬼使神差地点了进去,视频里一个戴着眼镜、略显青涩的男生,正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演示着自己搭建的雷达系统,讲解起来头头是道,眼里闪着光。
林飞一连刷了好几个类似的视频,有大学生自己设计cpU架构的,有研究生在宿舍里搞出微型卫星推进器的。
还有职业院校的学生用数控机床雕出复杂机械臂的……这些视频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那种扑面而来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对技术的纯粹热爱,却让他心中一动。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冒险的想法,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在他脑海中亮起:
为什么不去大学里找找看?
象牙塔里,或许藏着被低估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