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牙长老握着刻有账本与交易图案的木杖,兴奋地说:“我会管好部落的‘物资袋子’,还会让交易更顺利、教育更普及,让联盟发展得更快!”
长老团与部门架构确定后,最关键的一步是“充实人才”——仅靠八位长老无法管好所有事务,必须挑选新归附部落中能力突出的首领或青壮,进入各部门担任“主事”,协助长老管理具体事务。张轩与长老们商议后,从原原有部落和近期归附的溪石、野林、刺叶、枯藤、石苔、黑石、青林、雾谷、风崖等部落中,选出了12位有能力的人才,分别安排至各部门任职:
1. 农业部主事:石溪(溪石部落原首领)
溪石部落擅长耕种,石溪更是种了二十年地,熟悉作物的播种、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安排他协助木长老,负责200亩农田的日常管理,指导新归附族人耕种,确保农田产量稳定。
2. 渔业部主事:林渔(野林部落青壮)
林渔从小跟着部落捕鱼,熟悉周边河流、小溪的鱼情,擅长制作与修补渔网,还懂“季节性捕鱼”的技巧(如夏季捕草鱼、秋季捕鲫鱼)。安排他协助木长老,统筹捕鱼队,保障鱼获供应。
3. 手工业部制陶主事:叶陶(刺叶部落妇女首领)
叶陶擅长制陶,在刺叶部落时就带领妇女们烧制简单的陶碗,加入联盟后跟着羽尾长老学了新的制陶技法,进步极快。安排她负责陶窑的日常烧制,管理制陶妇女,确保陶器产量与质量。
4. 手工业部木工主事:藤木(枯藤部落青壮)
枯藤部落以砍伐硬木、制作木器闻名,藤木更是木工好手,能独立制作木犁、木耙等农具。安排他协助羽尾长老,管理木工坊,统筹木材加工,为建城与农业提供木工支持。
5. 矿产部主事:叶壮(刺叶部落青壮)
叶壮力气大,在之前的铜矿开采中表现突出,懂“安全采矿”的技巧(如防止矿洞坍塌),还能准确分辨黄铜矿与普通岩石。安排他协助灰牙长老,管理采矿青壮,统计矿石产量,保障冶炼原料供应。
6. 军事部副主事:藤勇(枯藤部落原首领)
藤勇曾带领枯藤部落抵御过狼群袭击,懂基础的防御战术,加入联盟军后训练刻苦,很快掌握了青铜矛的使用技巧。安排他协助崖风长老,制定训练计划,管理联盟军的日常训练与巡逻。
7. 建设部主事:苔岩(石苔部落原首领)
石苔部落擅长搭建草棚、修补房屋,苔岩更是懂“地基稳固”的技巧,在之前的土坯房建设中帮了不少忙。安排他协助石长老,负责建城的场地清理、砖瓦搬运,监督建筑质量。
8. 饲养部主事:黑禾(黑石部落青壮)
黑石部落驯养过黄牛,黑禾负责喂养黄牛多年,懂黄牛的习性与防疫(如用艾草预防牛瘟)。安排他协助风长老,管理驯养区的黄牛、驴等牲畜,确保牲畜健康生长。
9. 存储部主事:青木(青林部落原首领)
青林部落擅长存储粮食与草药,青木懂“防潮、防虫”的存储技巧(如用草木灰防潮、用薄荷防虫)。安排他协助风长老,管理粮仓与物资仓,记录物资的入库与出库。
10. 治安部主事:风安(风崖部落原首领)
风崖部落擅长维护内部秩序,风安公正严明,在部落中威望高,加入联盟后多次协助石爪长老处理纠纷。安排他负责部落内部的日常治安,处理族人纠纷,帮助新归附族人熟悉规矩。
11. 医药部主事:雾华(雾谷部落原巫医师)
雾谷部落住在山谷中,熟悉各种草药的功效,雾华更是懂外伤治疗与接生技巧,加入联盟后已治好多名受伤的青壮。安排她协助石爪长老,管理草药的采集与存储,负责族人的伤病治疗与接生。
12. 商业部主事:青商(青林部落青壮)
青林部落常与周边部落交易,青商擅长讨价还价,在之前的“陶换驴”交易中帮山牙长老算了不少账,还懂“察言观色”的交易技巧(如判断对方的需求与底线)。安排他协助山牙长老,统筹交易队,拓展新的交易伙伴。
这些新任职的主事,都带着各自部落的特长,又熟悉联盟的规矩,很快就能融入各部门的工作。石溪上任第一天,就带着青壮疏通了农业区淤塞的水渠;雾华则立刻组织草药采集队,去山林采集了一批秋季需要的感冒药草;藤勇更是制定了详细的联盟军训练计划,从晨练队列到午后战术演练,安排得满满当当。
长老们对这些新人才也很满意,木长老笑着对张轩说:“神尊选得好!石溪懂耕种,林渔懂捕鱼,有他们帮忙,我这农业长老轻松多了,还能腾出时间琢磨新的种植技巧!”
制度与架构搭建完毕后,张轩明确了自己的角色——他拥有联盟的“绝对决策权”,负责把握部落发展的大方向(如建城规划、新资源探索、与大部落的关系处理),但不参与日常事务的管理,而是通过“定期汇报”与“偶尔视察”来监督制度的执行。
1. 定期汇报机制
张轩规定,每过10天,为“长老团汇报日”——八位长老需提前准备好各部门的工作记录(如农田产量、矿石开采量、军事训练情况、交易收支),在石楼议事厅向张轩汇报,汇报时间为一个时辰,重点说明“已完成的事”“遇到的问题”“需要决策的事”。
比如十一的汇报中,木长老会说“农田东段水渠已疏通,晚大豆长势良好,预计秋收能收1200斤;但汉麻的虫害有增多迹象,需要调配草药防治,请求医药部协助”;山牙长老会说“与青林部落的陶换草药交易已完成,换回50斤治疗外伤的草药;黑石部落希望增加陶锅的交易量,每月从10个增加到20个,是否同意需神尊决策”。
张轩会根据汇报内容,当场做出决策(如“同意医药部协助农业部防治汉麻虫害”“同意增加与黑石部落的陶锅交易量,但要确保部落自用的陶锅充足”),并记录在木牌上,由各长老带回执行。
2. 临时通报机制
若遇到紧急情况(如野兽大规模袭击、外部落挑衅、突发疾病),长老可随时前往石楼通报张轩,张轩会立刻召集相关长老商议,做出紧急决策。比如若遇到狼群袭击边界,崖风长老可直接通报张轩,张轩会下令联盟军出动,同时安排建设部加固边界土墙,确保部落安全。
3. 不定期视察
除了听汇报,张轩还会不定期去各部门视察——有时会去农业区看大豆的长势,有时会去冶炼区看青铜的锻造,有时会去交易队看准备交易的陶器,有时会去医药部看草药的存储。视察时,他不会直接干预工作,而是观察情况,若发现问题(如农业区的灌溉不均匀、冶炼区的木炭储备不足),会在下次汇报时提出,让相关长老整改。
夏末的一个午后,张轩就去了建设部的砖瓦堆放区——那里堆着之前烧好的砖、瓦,苔岩正带着青壮用茅草覆盖砖瓦,防止受潮。张轩走过去,摸了摸砖瓦,问苔岩:“过冬后建城,这些砖瓦够不够砌南边的城门?”
苔岩立刻回答:“回神尊,够砌城门和一段两里长的城墙;后续还需要再烧,我已经跟羽尾长老商量好,保证开春建城过程中够用。”
张轩点头:“好,注意砖瓦的存储,别让雨水泡了。建城是大事,每一步都要稳妥。”
苔岩连忙应下,心里更有底了——有了神尊的视察与叮嘱,他对建城的准备更有信心了。
新的管理制度落地后,联盟部落的变化肉眼可见:
- 农业区里,石溪带着青壮按“地块”分工,每块地都有专人负责,灌溉均匀,除草及时,晚大豆的豆荚比之前更饱满,汉麻的虫害也在雾华的协助下得到了控制;
- 手工业坊里,叶陶按“烧制批次”管理陶窑,每批陶器的数量、质量都有记录,再也没出现“缺土”的情况;藤木则按“需求优先级”安排木工坊,先做建城需要的木梁,再做农业需要的木犁,效率大大提升;
- 矿产区里,叶壮带着采矿青壮按“安全规程”开采,每天检查矿洞的稳定性,还在矿洞外搭建了临时棚子,存放开采的矿石,矿石的运输也更有序,冶炼区再也没出现“原料断供”的情况;
- 部落内部,风安带着治安队员巡逻,遇到纠纷及时调解,新归附的族人在他的帮助下,很快熟悉了部落规矩,再也没出现“误闯禁地”的情况;雾华则在石楼旁建了“医药棚”,每天为族人免费治疗,还教妇女们简单的接生技巧,族人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长老们也轻松了不少——木长老不用再天天泡在农业区,只需定期听石溪汇报,重点琢磨“如何提高大豆产量”;羽尾长老不用再同时管制陶、木工、冶炼,只需统筹协调,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新的青铜锻造技法”上;山牙长老则带着青商,开始规划与更远的“赤石部落”的交易,希望能换回更多的牲畜。
夏末的最后一个汇报日,八位长老坐在石楼议事厅,向张轩汇报这半个月的成果:
- 农业部:晚大豆长势良好,预计收1200斤;汉麻纤维已收割960斤,足够编织明年需要的绳索;
- 手工业部:烧制陶锅70个、陶碗300个,锻造青铜工具67件、青铜武器30把,足够部落自用;
- 矿产部:开采黄铜矿800斤、锡矿200斤,存储在冶炼区,锻造青铜工具;
- 军事部:联盟军完成了“边界防御演练”,能在半个时辰内集结,应对突发情况;
- 建设部:砖瓦存储完好,过冬前还能再烧1万块砖、8000片瓦,开春建城的材料足够;
- 民生部:驯养区的黄牛产下3头小牛,驴产下2头小驴;粮仓存储粮食5000斤,足够族人过冬;
- 治安与医药部:处理纠纷10起,无重大冲突;治疗伤病族人20人,无死亡案例;接生3个婴儿,母子平安;
- 发展部:与别的部落敲定“陶器交换兽皮,牲畜及人口”的长期交易;教育部已组织10名青壮跟着张轩的妻妾学习文字与算数,进步很快。
张轩听着汇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做得好!制度理顺了,大家的分工明确了,部落的发展就快了。过冬后,我们就启动建城,还要扩大农田、拓展交易,让联盟的族人日子过得更好。”
议事厅外,夏末的夕阳洒在石楼上,泛着温暖的光;远处的农田里,青壮们还在忙着给汉麻除草;手工业坊的陶窑里,烟火还在袅袅升起;联盟军的训练场上,青铜矛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这是制度革新后,联盟部落充满活力的模样,也是4500族人迈向更安稳、更富足未来的开始。
张轩知道,新的管理制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随着联盟的发展,还会有新的问题、新的需求,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但只要有明确的架构、能干的人才、统一的方向,联盟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更深、发展更强,成为真正守护族人的“安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