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规划与审批。
鹏城这时城市规划蓝图里,满满当当画着工业区、基础住宅、道路管网……
目光所及皆是摊大饼式的发展,追求的是速度和基础覆盖,
压根没有超高层建筑这个概念。
而且,国家层面对于这种冒进的建筑形式,持极其谨慎甚至否定的态度,
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炫耀,不符合国情,浪费资源,且存在未知风险。
审批部门的人一听何雨天的想法,头摇得像拨浪鼓,连报告都不愿意接。
但,这难不倒何雨天。
他启动魂身,发动灵触,开始频繁“偶遇”那些能拍板的关键人物。
不是在会议室,就是在食堂,或者上下班的路上。
每一次“偶遇”,何雨天都会不着痕迹,
放大他们内心深处对“改革”、“创新”、“地标”、“国际影响力”的渴望与认同。
同时将“何雨天”、“天宇女子学院”、“122层”这些概念,与这些积极正面情绪悄悄关联。
几次“偶遇”下来,关键人物们再看到何雨天,
总觉得这年轻人想法大胆,却充满魅力,
他的计划虽然冒险,却代表着前沿方向。
渐渐地,阻力变小了,虽然流程依旧复杂,但至少报告有人看了。
会议,愿意开了,那扇紧闭的审批大门,被何雨天用念力撬开了一条缝。
审批下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二关:设计。
国内设计院听到122这个数字,就直接摆手,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邀请国外顶尖设计事务所?
人家一听是华国鹏城,大多以为是开玩笑,报价高得离谱且态度傲慢。
气得何雨天想在这些人的腰子来一针。
何雨天冷笑一声:求人不如求己!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念力空间全开!
念力空间内,精神力无限的他,开始在脑海中疯狂模拟。
他回忆着后世鹏城地王大厦、京基100、甚至沪市中心大厦的结构特点,
结合80年代能达到的技术边界,进行融合、优化、降维设计。
无数结构图纸、力学计算、管线布局、外观效果图在他的念力空间中飞速生成、验证、迭代。
最终,他设计出了一套外观简约现代、结构扎实、兼顾了时代技术和审美极限的完整建筑方案。
他随便注册了个海外皮包设计公司,将这套自己抄自己的方案拿了出来,
震惊了所有看到图纸的工程师——这设计,太超前,又似乎……可行?
第三关:建筑材料。
超高层需要的高强度特种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高级防火保温建材,抗震构件……
国内产能和质量完全跟不上,进口?外汇紧张且渠道不畅。
何雨天再次发挥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他之前利用异能,在苏联各地“收集”的海量矿产和工业原料此刻派上了大用场。
他白天是老板,晚上就化身人形高炉和万能车床。
矿不够?再挖就是。
在念力空间的绝对掌控下,他直接提取原材料,
用念力精准控制温度、配比、锻压、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