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关系也从四九城调了过来,还顺手把两个侄子未来的路也给铺好了。
他琢磨着,等改开之后,这电视机实业,
就让这两个小子去折腾,自己在后面掌控大局就行。
世界首富可以当,但要工作要做自己热爱的。
说来也讽刺,除了前世的爱好,他这个学渣,今生今世竟然像学霸一样热爱学习。
热爱修东西,热爱把东西升级,变得比原本的更好。
进了项目组,何雨天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离谱。
所谓的研发,基本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拆解国外样机的阶段,
进展缓慢,争论不休。
何雨天可没时间陪他们磨洋工。
他直接祭出了大杀器——利用念力空间进行超精密模拟和推演。
在其他人还在为一条电路,一个参数争得面红耳赤时,
何雨天已经“凭空”画出了一张张近乎完美的电路设计图,
显像管结构图,甚至还包括了国内闻所未闻的集成电路雏形。
他提出的技术方案,选用元器件参数,精准得令人发指,
仿佛他脑子里就有一台完整的彩色电视机一样。
项目组的老专家们从一开始的怀疑,不屑,
到后来的震惊,难以置信,最后彻底变成了崇拜和狂热。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设计!”
“何工,这个信号处理方式您是怎么想到的?太巧妙了!”
“这……这集成电路的构想,简直超越了时代!”
何雨天成了项目组绝对的核心和灵魂人物。
他有意无意地将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功劳分润给张志远和几位关键专家,
迅速奠定了自己在系统内的地位和人脉。
各种稀缺物资,研究经费也开始向他倾斜。
他低调积累着资本和人脉,将那些从苏联弄来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资料,
以“实验所需”的名义一点点“合理化”拿出来,迅速推进着项目进度。
他心里清楚,这些东西现在搞出来也量产不了,但技术储备和专利先机必须抢占。
他甚至“心血来潮”,画了几张平板液晶显示和智能电视系统的概念草图,
扔给了项目组,美其名曰“未来技术方向的畅想”,
直接把一帮老专家看得目瞪口呆,直呼“何工的思想已经飞跃到了下个世纪!”
就这样,何雨天在电器院里“被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机之父”,
虽然这个名头现在还没几个人知道。
时间在忙碌中飞快流逝,转眼就到了1976年初。
这几年里,何雨天一有空,就会借口“上山考察材料”或者“寻找灵感”,
实则跑去约朱林。
两人踏雪寻梅,夏日采药,秋日围猎,感情迅速升温。
除了最后那一步,情侣之间该做的事几乎都做了。
朱林早已情根深种,看何雨天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
何雨天也乐得享受这份,纯真又刺激的暧昧,
他知道,她是想见了秦京茹这位大房之后,这朵娇艳花朵,才会完全为他绽放。
他还抽空去看了几次虎妈一家,顺便又“偶遇”并“帮助”了几位在大东北插队,
家境不错或有潜力的知青,和干部子弟,悄然编织着他的关系网。
手里的瑞士银行账户也通过特殊渠道查询了,里面的数字让他非常满意,
约1亿刀,鲍勃这头肥猪,攒钱的本事还真不小。
1976年,国内的局势风云变幻。
何雨天知道,重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他的彩电技术储备已经足够雄厚,只等东风一起,便能化龙腾飞。
而他的三宫六院和世界首富之路,也将从这北国风雪中,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