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外界关于“技术垄断”和“伦理争议”的舆论在特定圈子里持续发酵,
但在高层有意识的控制和引导下,并未大规模扩散到公众层面。
基地和医院方面,由于“督导小组”事件的后遗症和最高级别的警卫部署,
显得异常平静,再无人敢来轻易打扰。
这份外界的“平静”,却恰好给了陆铮极大的便利。
他仿佛真的爱上了“农活”,只要沈棠在病房里坐镇,
且确认外界安全无虞,他就会找个借口,让沈棠将他送入空间。
空间里,时间流速缓慢,气候宜人。
陆铮脱下了病号服,换上了一身沈棠不知从木屋哪个角落里翻出来的、洗得发白的旧工装,彻底化身成为一名热情高涨的“新农人”。
他并没有贪多嚼不烂。
在沈棠的建议下,他选择了离小木屋和小溪不远、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看起来最肥沃的一小块地,大约半分左右,作为“试验田”。
第一步是翻地。
他没有动用那些小型翻地机,说是“先找找感觉”。
他抡起崭新的铁锹,一锹一锹地翻垦着带着青草清香的泥土。
动作起初有些生疏,但军人的体魄和坚韧很快显现出来,
不一会儿就干得满头大汗,却乐在其中。
翻好的土地黝黑疏松,散发着勃勃生机。
沈棠有时会进来看看,递上一杯用灵泉水泡的、清甜解渴的“凉茶”,
然后便坐在小溪边的草地上,看着陆铮忙碌。
雷霆和云朵成了他最忠实的“监工”和“捣蛋鬼”,
它们对翻动的新鲜泥土充满了好奇,常常用爪子扒拉两下,或者在刚平整好的地里打几个滚,留下几个梅花印,惹得陆铮哭笑不得地呵斥,它们却甩着尾巴跑开,
过了一会儿又凑过来。
地翻好、耙平后,陆铮开始规划。
他用细绳拉出整齐的田垄,按照沈棠找来的简易种植手册,小心翼翼地播下种子。
主要是些好养活、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比如小青菜、樱桃萝卜、快菜,还特意在角落种了几棵西红柿和黄瓜的苗。
每个步骤他都一丝不苟,像对待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
播种、浇水,陆铮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劳作”结束,他都会坐在田埂上,
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跟身边的沈棠描绘着青菜绿油油、西红柿红彤彤的景象,
眼神明亮,充满了期待和成就感。
这种远离纷争、亲手创造生命的感觉,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宁静。
沈棠看着他被晒成小麦色的脸庞和洋溢的笑容,
心里也充满了暖意。
空间之外,沈棠并未放松警惕。
她时刻关注着外界的信息,通过警卫和陆父的渠道,
了解着舆论的动向和可能的风险。
她就像最警觉的哨兵,守护着这片小小的安宁。
陆父偶尔会来病房,看到儿子气色红润、精神焕发,眼中会闪过一丝欣慰和复杂。
他会和沈棠低声交流外界的情况,叮嘱他们保持警惕,但对空间里的事,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