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胜利后的“沉思”(1 / 2)

伪造“地下工事入口”的任务,

交给了经验最丰富的老工程师范师傅。

他带着两个绝对可靠的徒弟,

在后山一处远离核心区、但地势相对隐蔽、靠近秦教授之前表现出兴趣的山坳里,连夜开工。

他们利用现成的天然岩缝,

巧妙地用旧砖块、朽木和特意做旧的石块,

垒砌了一个仅容一人弯腰进入的“洞口”,

洞口内侧还用钢钎凿出几道看似年代久远的刻痕,周围撒上些腐土和落叶,做得天衣无缝。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个“秘密”自然地传到秦教授耳朵里。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

基地后勤处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义务劳动,

清理后山边缘的排水沟。

杨雪“恰好”被分到和管仓库的老赵一组,劳动间隙,她装作无意地跟老赵闲聊:

“赵师傅,我昨天去后山那边检查线路,好像在东头那个山坳里看到个怪石头缝,黑黢黢的,往里瞅好像还挺深,不会是啥老洞子吧?”

老赵是个热心肠,一听就来了精神:

“东头山坳?哟!没准儿还真是!早些年听老人说,那边以前有过屯兵洞!回头我得跟秦教授说说,他肯定感兴趣!”

果然,第二天,

秦教授就“偶然”从老赵那里听说了这个“发现”,

表现得极为兴奋,立刻向基地申请去考察。

申请很快被“批准”了。

秦教授要去考察“新发现”的消息传来,指挥中心立刻行动起来。

高峰亲自带队,林虎和几名精锐战士提前一夜潜入山坳,

在假洞口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洞口内侧安装了极其隐蔽的压力触发式照相装置和红外感应器;

洞口上方和两侧的岩石缝隙里,藏好了抓捕网和微声狙击点;

更远处,老张带人设置了外围封锁线。整个区域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沈棠和杨雪则在距离山坳不远的一处隐蔽观察点,

一个废弃的护林小屋里,通过架设的有线传输设备,

实时接收洞口传感器传回的信号和图像。

陆铮坐镇指挥中心统筹。

出发前,高峰特意叮嘱杨雪:“杨雪,你的任务是寸步不离沈工,确保她的绝对安全。无论发生什么,沈工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明白!”杨雪郑重应道,检查了一下配枪,眼神坚定。

第二天上午,阳光明媚。

秦教授在两名基地文化干事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山坳。

他戴着草帽,拿着手电筒和地质锤,围着那个假洞口仔细端详,

不时用手摸摸石壁上的“刻痕”,显得非常专业和投入。

观察点里,沈棠紧盯着屏幕上由洞口隐藏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

杨雪则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环境。

“他在测量洞口尺寸,看得很仔细。”沈棠低声说。

画面里,秦教授对那两名“文化干事”说:“你们在外面等我一下,我进去看看结构,里面可能缺氧,人多了不安全。”

“秦教授,您小心点!”两名“干事”关切地叮嘱,顺势留在了洞口外,实则封锁了出口。

秦教授弯腰钻进了洞口。

观察点里,压力触发相机的指示灯悄无声息地亮了一下,红外感应器也捕捉到了他的移动轨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洞里没有任何异常声响传来。

埋伏在周围的战士们都屏住了呼吸。

大约过了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