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危险信号(1 / 2)

他意识到,沈棠带他们进入后山,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在实地教学,向他们展示如何与这个特殊的“家族”共处和互动。

她是在教会他们,如何识别这些动物的状态,如何理解它们的行为,从而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地向它们求助或与它们协同。

返程时,

雷霆和云朵依旧在不远不近的距离上“护送”他们直到警戒线边缘,

然后才转身消失在密林中。

回到驻地后,

高峰在当天的执勤记录中特别备注:“…陪同沈工进入后山工作区域,观察到其与区域内猛兽(虎、狼)存在高度默契的共生协同关系。

该猛兽群体表现出超常的智能与组织性,

对周边环境具备极强的感知与监控能力,

可作为安保体系的有效补充与预警前哨。

建议将‘理解并善用该特殊资源’纳入警卫小组后续训练科目。”

***

傍晚,小红楼的技术讨论室烟雾缭绕,却不呛人,是老吴那杆老烟枪和几杯浓茶混合的味道。

会议桌上摊着几张图纸和写满复杂公式的草稿纸,气氛有些沉闷。

老周拧着眉头,用铅笔头一下下敲着桌子,

发出笃笃的轻响:“……还是不行。雨天一过,镜头上的水渍干了,但传感器采集到的底层数据还是有残留干扰,像蒙了层毛玻璃。

算法再怎么调,源头数据不准,都是白搭。”他叹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老吴没说话,

只是猛吸了一口烟,盯着面前一张画满了滤波函数曲线的纸,眼神发直。

他负责的智能识别算法,

就像个挑剔的美食家,食材稍不新鲜,就“罢吃”,误报率居高不下。

沈棠端着一杯已经微凉的茶,

靠在窗边,望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她没有参与具体的争论,但每一个字都听在耳里。

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周,防雨罩的思路是对的,但不能只防‘淋’,还得防‘凝’。

早晚温差大,镜头内外温差产生的水汽凝结,比雨水更麻烦。

试试在罩子内侧加一层极细的吸水纤维网,定期更换,成本不高。”

老周眼睛一亮,

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冷凝水这茬!还是沈工你脑子活!”

沈棠又看向老吴:“老吴,你的算法太‘精致’了,总想从一堆烂数据里品出山珍海味。

现阶段不行。我们得先学会‘吃饱’。”

她走到桌前,拿起红笔在算法流程图的几个节点上画了圈,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增加强制性的数据清洗阈值和容错机制。

宁可漏掉一些模糊目标,也要保证报警的目标十拿九稳。先解决‘狼来了’的问题,再谈怎么分辨是狼是狗。”

老吴愣了一下,盯着沈棠画的圈,

若有所思地掐灭了烟头:“沈工,你的意思是……先保证可靠性,再追求灵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