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技术远超这个时代,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问题出在熔体对流控制和保护性气氛的稳定性上。”
她突然开口,声音冷静而清晰,
“大规模熔炼时,电磁搅拌不够均匀,导致高密度元素,铼下沉。同时,现有的高纯氩气保护在长时间高温下,微量杂质渗透和炉衬材料挥发会导致局部氧分压升高。”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快速画出示意图:“我们需要改进两点:
一,设计一套多级电磁搅拌系统,在不同熔炼阶段施加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磁场,强制熔体对流均匀化。
二,在现有氩气保护基础上,尝试引入微量活性金属蒸气,镁蒸气作为‘吸气剂’,
主动捕捉熔融金属中的氧和其他杂质,形成稳定的渣相上浮。”
这个思路非常大胆!尤其是引入活性金属蒸气,控制不好可能引入新的杂质!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既觉得眼前一亮,又感到风险巨大。
“沈顾问,这个…镁蒸气的量和导入方式怎么控制?会不会污染合金?”
一位资深工程师提出质疑。
“需要精确计算和实验。”
沈棠目光坚定,
“我们可以先做小规模模拟实验,找到临界参数。搅拌系统的改进,请机械组的同志协助设计…这可能比我们反复试错更有效率。”
她的自信和清晰的思路感染了大家。
刘所长一拍大腿:“就按沈顾问说的思路试!成立两个技术小组,一组搞电磁搅拌优化,一组搞活性气氛实验!需要什么资源,我去协调!”
***
大院里的生活按部就班。
陆铮加强的内部筛查没有发现“小孙”或其他新调入人员有明显问题。
那个叫孙志强的年轻仓管员,工作确实勤快,待人热情,很快和仓库的老职工们打成一片。
他偶尔也会去服务社帮忙搬货,见到军官和家属都会立正问好,规矩十足。
但陆铮心底那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并未完全放下。
他让保卫处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
以“协助仓库整理档案”的名义,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对孙志强进行更近距离的、非侵入式的观察。
几天后,
侦察员汇报:“报告陆副师长,孙志强日常工作表现正常,无异常通讯,社交圈简单。但有一个细节…他休息时特别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国际新闻版和科技版,有时还会拿个小本子记点什么。
另外,他对外面来的送货司机特别热情,喜欢凑上去聊天,打听一些…比如研究院最近忙不忙、
有没有新设备进来之类无关痛痒的话,问得很自然,像是随口闲聊。”
这些行为单独看都很正常,一个好学、热情的年轻人。
但结合之前的教训,陆铮不敢大意。
“继续观察,特别注意他接触的人和记录的内容。但不要干扰他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