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院长深吸一口气,
压下心中的激动和震撼,
郑重地对陆铮说:“陆副营长!您和您的战士…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实战…才是检验武器的唯一标准!沈顾问的设计…加上战士的经验…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我们…一定认真总结!改进设计!”
王工则迫不及待地冲到王铁柱身边,拉着他请教实战操作和维护的细节。
靶场上,紧张的气氛被一种混合着惊叹、敬佩和兴奋的情绪取代。
而陆铮,则像一只骄傲的孔雀,站在那里,仿佛在说:“看!我媳妇儿设计的枪!厉害吧!”
王铁柱在沙尘环境下的惊艳表现,
不仅让“风暴”样枪成功通过了500发极限测试,
更给军工研究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
张院长和王工立刻组织技术骨干,
拉着王铁柱和陆铮带来的特战队员们,开了整整两天的复盘会!
战士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在沙尘、泥泞、颠簸等极端环境下操作武器的经验和痛点:
“导气孔和枪机框缝隙…沙子太容易钻进去了!得加个…严实点的盖子!最好能快拆快装!”
“枪机拉柄…拉起来有点涩!沙尘进去后更卡!能不能…弄得更顺滑点?或者…加个防尘套?”
“护木挡一下沙子的形状?”
“连发时…枪口还是有点跳!虽然比之前好多了…但…能再稳点吗?”
“工程塑料外壳…手感还行!就是…冬天冻手!夏天出汗滑!能不能…加点防滑纹?或者…包点软胶?”
这些来自一线战士的、朴实无华却直击要害的反馈,如同金矿!
军工研究院的专家们听得如痴如醉,飞快地记录着!
张院长激动地拍板:“立刻!按战士们的意见!改进设计!重点是防尘!人机工效!可靠性再提升!”
改进方案很快汇总到沈棠这里。
她仔细阅读着战士们的反馈和研究院的初步改进思路,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防尘盖…快拆结构…防滑纹…”
沈棠在灯下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她脑海中浮现出末世基地里那些精密武器的细节设计。
突然!她眼睛一亮!
她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画起来:
1.导气孔防尘盖: 设计一个带弹簧卡榫的快拆旋转盖!类似坦克潜望镜的防尘盖!旋转90度即可打开\/关闭!结构简单!操作快捷!密封性好!
2.枪机拉柄优化: 将拉柄设计成折叠式!平时折叠贴合枪身,减少钩挂!拉动时展开!拉柄槽道增加防尘胶条密封!内部导轨增加耐磨涂层!
3.护木防尘罩: 在护木下方,导气孔区域设计一个可拆卸的多层金属网+防尘布复合护罩!既不影响散热,又能有效阻挡沙尘!网眼大小经过计算!
4.枪口制退器微调: 根据战士反馈的枪口上跳模式,微调膛口装置内部导气槽的角度和深度,优化制退效率!
5.人机工效提升: 工程塑料护木表面增加菱形防滑纹!握把区域考虑后期增加可更换的软胶贴片!枪托底板增加橡胶缓冲垫!
她将详细的改进图纸和说明,通过保密渠道发给了军工研究院。
张院长和王工收到后,如获至宝!
立刻组织人手投入改进样枪的生产!
农研院这边,沈棠的“跨界”灵感——将军工涂层技术应用于菌液——也进入了关键验证阶段!
她和李教授、王工几乎泡在实验室里!
筛选合适的有机硅树脂,要求水溶性好、成膜性好、对植物无害、寻找纳米微粒替代品,超细滑石粉、优化乳化分散工艺…每一步都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