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如剑,聚焦于讲台中央。苏晚晴站在那片刺目的明亮之中,却仿佛自带一片宁静的深海。全世界的目光,或质疑,或轻蔑,或担忧,都化作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她缓缓地吸了一口气,再吐出时,胸腔中最后一丝因旁人情绪而起的波澜也随之抚平。而后,她抬起眼,望向了那些冰冷的摄像机镜头,它们是通向世界亿万观众的眼睛。
女士们,先生们,
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不疾不徐,语速适中,那是一种带着独特韵律感的纯正英伦腔,优雅而冷冽,像冬日里敲击在古老大教堂窗棂上的冰晶,清脆,且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她完全没有理会身旁双手环胸、姿态傲慢的安德森博士,仿佛他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背景陈设。她的舞台,是整个世界。
科学的真理无需任何修饰,只需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即可。。” (科学的真相,不需要修饰,只需要清晰的展示。)
一句话,便为接下来的所有展示定下了基调。没有情绪化的反驳,没有激烈的辩解,只有属于科学的冷静与客观。
紧接着,她用一连串流利而精准的专业术语,开始阐述对比实验所应遵循的微观标准。“为了确保我们比较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在分子层面建立一个基准。具体来说,需要重点研究营养物质在进入细胞后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以及细胞膜电位的动态变化……” (为确保对比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在分子层面建立基准,重点关注营养分子在接触细胞后的结构完整性、代谢副产物的量化,以及细胞膜电位的动态变化……)
她所说的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敲击在生物科学的核心点上。那些复杂拗口的理论,从她口中说出,却带着一种化繁为简的奇妙魔力。在场的生物学家们,无一不神情专注,许多人甚至下意识地拿起了笔,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这已经不是一场意气用事的争执,而是一堂顶尖的、公开的学术课。
坐在后排角落的陆长风,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台上的那道身影,但他的余光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安德森脸上的细微变化。那份挂在脸上的、犹如胜券在握的轻蔑,正在一点点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难以掩饰的不悦与凝重。很显然,苏晚晴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估。他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恃强凌弱的碾压,却没想到,对方竟然亮出了一柄同样锋利的剑。
苏晚晴的讲解告一段落,她侧过身,面向大屏幕,声音依旧平稳:“我接下来要展示的是:在与人体细胞发生模拟接触后,我的营养液与创世国际公司的营养液在性能方面的差异。(我将要展示的,是我的营养液与创生国际营养剂在模拟人体细胞接触后的结构表现。)
她轻轻抬手,做了一个优雅而明确的手势。
刹那间,屏幕上那原本静止的、代表着两种不同产品的复杂分子模型,开始了肉眼可见的动态演变。无数光点在模型内部流转,模拟着分子链被细胞壁吸附、穿透、分解的全过程。
观众席前排,几位头发花白、在国际生物学界享有盛誉的权威专家,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去,浑浊的眼眸里迸射出精光。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仅仅是这个动态模拟的流畅度和精细度,就足以证明其背后运算模型的强大。他们意识到,这或许不是一场商业倾轧,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跨时代的技术对决。
苏晚晴的目光在会场中轻轻一扫,与高建国焦灼又带着期盼的眼神在空中交汇。后者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对着她重重地点了点头。那眼神仿佛在说:放手去做,整个代表团,整个国家,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意在苏晚晴心底流过。她收回目光,重新变得专注而锐利。
与此同时,陆长风通过藏在衣领下的微型通讯器,用极低的声音向早已部署在会场各处的安保人员下达了指令:“注意周围人员动向,尤其是安德森身边的人。任何异常,立即控制。”他的声音冷硬如铁,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他负责守护她唯一的侧翼。
“激活比较数据序列”。” (启动对比数据序列。)
随着苏晚晴一声清晰的指令,屏幕上的画面再次切换。那是从她的“创世空间”内部实验室直接导出的超高精度对比数据流。
画面的左侧,代表着苏晚晴营养液的分子模型,在接触到模拟细胞后,其核心结构依旧保持着惊人的稳定,像一座坚固的堡垒,有条不紊地向细胞内部输送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