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指挥部内响起了压抑的议论声,怀疑和不解的情绪开始蔓延。
苏晚晴没有争辩。
她只是转身,对着指挥部的合金大门,平静地说道:“请孙胜利总工,和陈海峰船长进来。”
大门无声滑开。
孙胜利和陈海峰,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所有人都认得他们。一个是国内造船界的泰山北斗,另一个,是刚刚驾驶“先锋号”创造了万米深潜奇迹的英雄船长。
他们两人,一个代表着最顶级的传统经验,一个代表着最前沿的实践勇气。
苏晚晴当着所有人的面,下达了任命。
“经‘太阳计划’指挥部研究决定,现任命,孙胜利同志,为‘东海神针’号项目总工程师。”
“任命,陈海峰同志,为‘东海神针’号预备船长,兼项目执行副总指挥。”
任命下达,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看向孙胜利,想看看这位以严谨和固执着称的老专家,会如何拒绝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孙胜利的反应,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半分推辞,而是大步走到沙盘前,拿起那份打印出来的、厚达半米的蓝图,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通红的眼睛扫过全场,扫过那些议论纷纷的专家,声音嘶哑,却如同洪钟大吕。
“不可能?你们说不可能?”
他猛地将图纸拍在桌上,指着上面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节点。
“你们看看这里!这个三体式船身的应力连接结构!苏主任用了一个我闻所未闻的‘仿生蜂巢’设计,将所有冲击力完美地分散到了整个骨架上!这种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
他又翻开一页,指向动力舱的布局图。
“还有这里!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她竟然想到了用深层海水作为二次循环介质,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还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天才!这他妈是天才的设计!”
这位一辈子都献给了船舶工业的老人,此刻像个得到了最心爱玩具的孩子,激动得语无伦次。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所有人,一字一顿地立下了军令状。
“苏主任的每一个设计,都经过了最严谨的计算!我,孙胜利,以我一辈子的名誉担保,只要有足够的资源,我们一定能把它造出来!”
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质疑声。
陈海峰上前一步,站到孙胜利身旁。他没有那么多专业术语,只是用他那如同岩石般坚毅的目光扫过全场,沉声说道:“我这条命,是苏主任从万米海底带回来的。她说能造,就一定能造。我,等着开它!”
两个曾经最顽固的“老将”,此刻,却成了苏晚晴最坚定的支持者。
苏晚晴微微点头,继续进行人事任命。
“任命,孙悦同志,为项目第一副总工程师,负责将我的新设计理念,与孙总工的传统经验进行结合。”
人群中,孙胜利的孙女,那个思想前卫、专业扎实的年轻女工程师孙悦,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她看着自己的爷爷,又看向苏晚晴,重重地点了点头。
新老两代军工人的联手,象征着一种传承和新生。
在苏晚晴的整合下,以国家特种材料实验室为核心,联合海军造船厂、核动力研究所、航空设计院等数十个共和国最顶级的单位,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团队,在这一刻,正式组建。
全国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东海之滨一个被列为最高机密的秘密船坞,滚滚汇集。
一场轰轰烈烈的、旨在创造奇迹的伟大建设,拉开了序幕。
就在指挥部内热血沸腾,所有人都沉浸在即将开创历史的豪情中时,苏晚晴手腕上的通讯器,却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的、代表着最高警报的震动。
她抬起手腕,一道加密光幕投射在她眼前。
光幕上,是陆清瑶那张写满了焦急的脸。
“嫂子,出事了!”
陆清瑶的声音因为急促而有些失真,背景音里充满了键盘被疯狂敲击的噼啪声。
“我们的情报组刚刚截获一个坏消息。‘普罗米修斯’组织,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他们通过其控制的国际矿业巨头‘环球资源’,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不计成本地疯狂收购和囤积一种极其稀有的金属——铼!”
“而这种金属……”陆清瑶顿了顿,艰难地吐出了后半句话,“恰好是建造核聚变反应堆磁约束线圈的、除了氦-3之外,另一种不可或缺的、无法被替代的关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