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包裹,是陆清瑶在回国前,受父母所托,从国外帮忙寄出的。而包裹里的东西,是苏晚晴之前通过约定的暗号,让空间智能联系“海外关系”准备的。
陆清瑶,亲手为自己的对手,送来了最锋利的“弹药”。
苏晚晴拿着那封信,嘴角控制不住地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陆清瑶以为她对苏晚晴那个神秘的“海外关系”了如指掌,可以随时拿来当做把柄,甚至揭穿这个谎言。
她却不知道,她自己,也只是这个巨大“骗局”中,被利用的一环。
苏晚晴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位“了解内情”的小姑子,来为自己神秘的身份和源源不断的物资,做一个最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背书。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实验室的玻璃窗,望向远处那栋专家宿舍楼的方向。
陆清瑶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第二天一早,她便以“交流学习”为名,由副组长高建军陪同,直接走进了苏晚晴的独立实验室。
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灰色西装,脚下的小牛皮鞋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审视着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太拥挤了。”陆清瑶停在门口,只扫了一眼,便给出了第一个评价。她的手随意地一挥,划过整个空间,“通风、净化、无菌区的动线规划完全不合理。在德国,这样的布局连最基础的学生实验室标准都达不到。”
她走进来,指尖在一台恒温培养箱的金属外壳上轻轻划过,没有说话,但那嫌弃的姿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高建军跟在后面,额头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他现在对苏晚晴佩服得五体投地,本能地想要维护。
“陆博士,我们条件有限,苏组长已经是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了最好……”
陆清瑶的脚步停在一台离心机前,她甚至没有回头看高建军,只是用手指敲了敲离心机的顶盖。
“高研究员,”她的声音清冷,带着一丝教导的意味,“科研的严谨,不应该被‘条件有限’四个字所束缚。这台离心机,我没看错的话,是国产的红旗二型?最大转速只有八千,用它来分离噬菌体样本,只会得到一堆混杂的、毫无价值的沉淀物。”
她不知道,这台离心机的外壳之下,那颗核心马达,早已被苏晚晴用空间里的未来科技替换,启动后的峰值转速,足以媲美二十一世纪的顶级设备。
高建军的脸涨红了,他正要解释这台离心机的效率有多惊人,陆清瑶却忽然转过身,目光直视着他。
“高研究员,我听说过你的事。”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冷光,“因为实验数据污染,导致整个项目停摆。我希望你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了科研人员应有的、最基本的批判精神。盲从,是科研最大的敌人。”
一句话,像两记耳光,一记打在高建军的脸上,另一记,则毫不留情地扇向了实验室真正的主人。
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张涛、李芳几人,手里的动作都停了,大气也不敢出。
这火药味,浓得呛人。
苏晚晴正在实验台后整理数据,她仿佛没有听到这边的交锋,直到陆清瑶的皮鞋声停在了她的面前。
“苏组长。”
苏晚晴抬起头,脸上挂着一抹浅淡的微笑,仿佛在招待一位普通的客人。
“清瑶博士,看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吗?”
陆清瑶没有理会她的客套,目光直接落在了她手边那份刚刚完成的实验报告上。报告的标题,用钢笔写着——“龙魂一号”噬菌体扩增优化方案。
她直接伸出手:“可以给我看看吗?”
这已经不是请求,而是索取。
苏晚晴毫不在意地将报告递了过去。
陆清瑶接过报告,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她的眉头越皱越紧,当看到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时,她嘴边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讽。
她抬起头,将报告拍在实验台上,发出一声轻响。
“苏组长,我能问一下,你的理论基础,是从哪里学来的吗?”
不等苏晚晴回答,她便用手指点着报告上的那一行字,声音陡然拔高。
“在噬菌体扩增阶段,你竟然使用了‘饥饿培养法’?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被学术界明确定义为错误的、并且早已被淘汰的方法!通过限制培养基的营养,会大大降低噬菌体的生物活性和最终的扩增产量!你是在做科研,还是在过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