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废材团队,另辟蹊径(2 / 2)

做完这一切,她又从空间里取出几个巴掌大小的银色盒子,分别安装在天花板和墙壁的隐蔽角落。那是微型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和空气净化装置。

随着她按下最后一个开关,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似乎都微微震动了一下,然后陷入了一种极致的宁静。

这个外表破败的废弃实验室,其内核,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未来实验室。

第二天清晨,张涛、李芳和王振再次走进07号实验室时,都感觉到了不对劲。

空气清新得让人精神一振,仪器虽然还是那副老旧的样子,但通电后运转的声音变得无比顺滑流畅,几乎听不到任何杂音。

“苏顾问,您……您把线路都修好了?”张涛推了推眼镜,有些不确定地问。

“嗯。”苏晚晴惜字如金,没有多做解释。

她将三份资料分别递给他们,开始分配任务。

“张涛,这些是过去十年,全国各地军区医院上报的流感病历档案。我需要你把它们全部整理归类,找出高发菌株的变异规律。”

“李芳,这几篇海外文献,你负责背下来,要做到每个单词、每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

“王振师傅,”她最后看向老实验员,“这个菌株,你负责培养。培养基的配方在这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我上面写的来,不能有丝毫偏差。”

三人都愣住了。

这些任务,听起来跟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没有半点关系。整理旧病历?背书?培养一个最普通的、作为对照组的菌株?而且那培养条件还苛刻得近乎古怪。

这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这些奇怪的举动,很快就通过某些人的嘴,传到了高建军的耳朵里。

午饭时间,食堂里。

高建军端着饭盒,故意坐到了离苏晚晴团队不远的地方,大声对他团队的人说:“听说了吗?咱们那位苏大顾问,正带着她的团队看闲书、翻故纸堆呢!我看啊,她是知道自己一个月内肯定搞不出名堂,干脆破罐子破摔,准备混到时间结束就灰溜溜走人了!”

“哈哈哈,我看也是!还以为她有什么通天的本事呢!”

“跟咱们高组长比,她那也配叫科研?”

刺耳的嘲笑声传来,张涛和李芳的头埋得更低了,扒着饭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他们感觉全食堂的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脸上火辣辣的,连饭菜都变得难以下咽。

苏晚晴看出了组员的动摇。

晚上,她将三人召集到实验室。

她没有说任何一句鼓舞士气的话,而是走到那台被她改造过的显微镜前,将王振按她的“古怪方法”培养出的菌株样本放了上去。

“过来看。”

三人将信将疑地围了过去。

苏晚晴打开了连接着显微镜的微型显示屏。

屏幕亮起,经过调试,一个清晰无比的微观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