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面安排在一周后,一个中立的安全屋。过程异常艰难,充满了泪水、误解和激烈的情绪。顾清玥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夹杂着照片,讲述着孩子的出生、他们的遭遇,以及刻骨的思念。那对北欧夫妇从最初的震惊、愤怒、防备,到后来看到顾清玥带来的孩子婴儿时期视频和林澈默默推过去的、孩子最爱的玩偶时,渐渐陷入了沉默和巨大的挣扎。
最终,人性中的善意和理解占据了上风。在官方协调下,达成了一个极其特殊且充满温情的协议:孩子暂时仍由养父母照顾,但林澈和顾清玥拥有探视权,并逐步增加接触时间,让孩子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自然地重新认识和接纳亲生父母。这是一个缓慢、需要极致耐心的过程,但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孩子。
孩子回归的那天,没有戏剧性的场面。是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在公园里,由养母抱着,一步步走向等待在那里的林澈和顾清玥。孩子有些认生,躲在养母怀里,好奇地看着这两个泪流满面、激动得说不出话的陌生人。
顾清玥没有急着去抱,只是蹲下身,轻轻哼唱起那首早已刻在骨子里的、孩子最熟悉的摇篮曲。林澈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那个旧玩偶,笨拙地摇晃着。
孩子的眼神从陌生,到疑惑,再到一丝朦朦胧胧的熟悉。他慢慢伸出小手,抓住了玩偶的耳朵。
那一刻,阳光穿透了所有的阴霾。希望,以一种最温柔、最需要等待的方式,终于降临。
“初暖”小店推出了一款新的招牌面包,名叫“团圆”。外形是三个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小圆面包,口感绵软,内馅是酸甜的果酱,寓意着经历风雨后更加珍惜的甜蜜。这款面包很快成了熟客们的最爱,不仅因为味道,更因为背后那个渐渐传开的、关于坚韧和宽恕的故事。
生活似乎终于走上了正轨。林澈和顾清玥定期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也接受着自己的心理疏导。创伤仍在,噩梦偶尔还会造访,但彼此的支持和孩子的笑容,是最好的良药。
几个月后的一天,顾清玥收到一封没有寄件人信息的普通信件。里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彩色打印的照片——是孩子在那对北欧夫妇家花园里骑小自行车的笑脸。照片背面,用打印机打着一行英文:
“he is happy. Keep hi safe.” (他很快乐。护他周全。)
没有威胁,没有要求,像一个来自过去的、复杂的注视。
顾清玥拿着照片,沉默了很久,然后递给了林澈。林澈看完,将照片收进了抽屉最底层,轻轻揽住妻子的肩膀。
“都过去了。”他低声说。
顾清玥靠在他怀里,点了点头。是的,都过去了。那些曾经的黑暗与挣扎,都已化作生命里深刻的年轮,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平凡而温暖的时光。
傍晚,“初暖”打了烊。暖黄色的灯光下,林澈、顾清玥和他们失而复得的儿子围坐在小店角落那张小圆桌旁。桌上放着那块特制的“团圆”面包。孩子已经和林澈亲近许多,正用小手努力地掰着面包,塞进嘴里,糊得满脸都是,咯咯地笑着。
顾清玥拿着纸巾,温柔地替他擦拭。林澈看着这一幕,眼底是历经劫波后的平静和深深的满足。他伸手,将妻子和儿子一起拥入怀中。
窗外,城市华灯初上,车流如织,人声熙攘。这人间烟火,曾经离他们那么遥远,如今,他们终于身在其中。
玻璃窗上,映出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的温暖剪影。风暴止息,归处,即是此心安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