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89章 憨痴所长惊朝野,刘邦赴任显圆滑

第189章 憨痴所长惊朝野,刘邦赴任显圆滑(2 / 2)

扶苏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赞赏地看向胥坤:“可以啊胥坤!没想到你看得还挺透彻,思维越发缜密了!这个主意甚好,正合朕意!一个专注内核,一个处理外务,相得益彰!”

胥坤连忙谦虚道:“陛下谬赞了,奴才这也是后知后觉,实在是被杨永信那憨货给气得没辙了,这才胡思乱想,冒出这么个主意。能让陛下觉得有用,便是奴才的造化了。”

扶苏再次被逗乐:“哈哈哈!能把你胥大总管气到主动想办法的地步,看来这杨永信还有这么个‘激发潜能’的本事可以开发!不错,不错!”

笑过之后,扶苏开始认真思索这个副所长的合适人选。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脑海中如同走马灯般闪过一个个人影。这个人不需要有什么科学素养,甚至完全不懂不感兴趣电学都没关系,但一定要具备几个关键特质: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精明的头脑、善于察言观色和处理人际关系、心细如发、还要有一定的魄力和执行力。

他想了半天,总觉得有那么一个形象在眼前晃来晃去,痞里痞气却又透着股机灵劲,但名字到了嘴边又想不起来。正打算放弃,把这个头疼的问题扔给吏部尚书杜赫去解决时,一道灵光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刘邦!

对了!就是这家伙!

泗水亭长出身,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还参加了科举考试,最擅长的就是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搞关系、拉队伍、协调资源那是看家本领!虽然有点滑头,有点市井气,但能力绝对是有的!而且自从上次在蜀郡因为些许不轨苗头被黑冰台探子“诫勉谈话”之后,听说这家伙简直脱胎换骨,在江源县户曹的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政绩斐然,把地方上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赋税征收、户籍管理井井有条,年初帝国征调军需物资,他的效率也是奇高,充分证明了其能力和“改造”效果。

这活儿,太适合他刘邦了!

技术他不懂?没关系,根本不需要他懂!

但物资划拨统筹、人员招聘管理、对外联络交涉、内部关系协调……这些不正是他刘邦最擅长的事情吗?让他去给杨永信当“大管家”,再合适不过!

扶苏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当即对胥坤道:“胥坤,拟旨!”

胥坤立刻躬身备好纸笔。

扶苏略一沉吟,口述道:“蜀郡江源县户曹令使刘邦,自任职以来,克己勤勉,政绩卓着,于地方治理、户籍赋税、民生协调诸务,皆显其能。朕闻之甚慰。念其才堪大用,特擢升其为帝国皇家学院电学研究所副所长,主管研究所一应行政、人事、财务、外联及日常庶务,辅佐所长杨永信院士,确保研究所高效运转。秩同从三品,享相应俸禄。令其接旨后,即刻交接本地公务,携家眷速速入京赴任,不得延误!钦此!”

这道旨意清晰明确,直接点明了刘邦的新职位、职责范围、品级以及要求,可谓雷厉风行。

数日后,这道来自京城的圣旨,在一队宫廷信使的护送下,送达了蜀郡江源县县衙。

此时的刘邦,正在衙署内核算着本季度的粮赋账目,时而拨弄几下算盘,时而与下属吩咐几句,一副精明干练的基层官吏模样。比起多年前那个好酒色、喜大言、带有几分泼皮无赖气的泗水亭长,如今的刘邦显然沉稳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官威和世故,但那双眼睛的深处,却依旧闪烁着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的灵活光芒。

听到“圣旨到”的唱喏,刘邦心中一惊,连忙整理衣冠,带着县衙一众属官快步出迎,心中七上八下,不知是福是祸。尤其是经历过上次黑冰台那番“深入灵魂”的谈话后,他对来自京城的消息格外敏感。

当宣旨官朗声读完圣旨内容后,刘邦整个人都懵了!

皇家学院?电学研究所?副所长?从三品?!

这几个词分开他大概能明白,但组合在一起,尤其是落在他刘邦头上,就显得无比魔幻!

他一个管户口、收粮食的县曹,怎么就突然调去一个听都没听过的、搞什么“电学”的研究所当副所长了?还连跳数级,直接就是从三品?!这比天上掉馅饼还离谱啊!

巨大的错愕之后,便是狂喜!如同火山爆发般难以抑制的狂喜!

虽然完全不明白那研究所是干啥的,但“从三品”这三个字他听得真真切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鱼跃龙门,一步踏入帝国高级官员的行列了!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努力让表情显得庄重感恩,毕恭毕敬地叩首接旨,声音洪亮:“臣!刘邦!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旨官将圣旨交到刘邦手中,又例行公事地说了几句“陛下隆恩,当尽心竭力”的勉励话便告辞了。

送走宣旨官,刘邦拿着那卷沉甸甸的圣旨,回到衙署后院,依旧觉得如同做梦一般。他反反复复将圣旨看了好几遍,尤其是“从三品”那几个字,怎么看怎么舒服。

“哈哈!哈哈哈!”他终于忍不住,在无人的后堂放声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刘邦也有今天!从三品!京官!哈哈哈!”

妻子吕雉闻讯赶来,得知缘由后,也是又惊又喜,但更多的是担忧:“夫君,这……这电学是何物?你从未涉猎,此去京城,担任此等职位,能胜任吗?会不会……”

刘邦此刻却显得信心满满,他揽过吕雉,笑道:“夫人不必担忧!圣旨上说得明白,让为夫主管的是行政庶务,协调管理,又不是让为夫去研究那劳什子‘电’!论及与人打交道、处理杂事、调度物资,这可是为夫的老本行!陛下这是知人善任!你就放心吧!”

此时的刘邦,经过官场历练和黑冰台的“敲打”,早已不是当年的莽撞匹夫。他迅速冷静下来,开始分析:“陛下将此重任交于我,一是信任,二也必定是那研究所的正所长,怕是位只懂学问、不通世事的‘大才’,需要个能替他摆平琐事的人。此乃天赐良机!只要我把这副所长当好,将这研究所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那位‘大才’无忧无虑地搞研究,那便是大功一件!”

他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前途光明,立刻吩咐道:“快!夫人,赶紧收拾行装!我们即刻准备启程赴京!这江源县,咱老刘家算是熬出头了!”

很快,刘邦携妻带子,乘坐着官府安排的马车,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丝谨慎,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江源县,向着帝国的权力与科技中心——咸阳,疾驰而去。

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位怎样“奇葩”的正所长,以及一个何等“鸡飞狗跳”又充满机遇的新舞台。而他的圆滑世故与杨永信的痴迷纯粹,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帝国的科技树,在加入了刘邦这块看似不搭调、却可能至关重要的“润滑油”后,继续向着未知而辉煌的方向,加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