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了新地治理的宏观策略与人才梯队建设,扶苏将目光投向了负责具体执行的工部与掌管钱粮命脉的户部。帝国的宏伟蓝图,终究需要一砖一瓦去建设,需要真金白银去支撑。
他的视线首先落在工部尚书程邈身上。程邈以其主持设计并推广了新式隶书而闻名,但更为扶苏所看重的是其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对工程建设的深刻理解,故而被破格提拔执掌工部,负责帝国所有的工程建设事宜。
“程卿,”扶苏开口,语气中带着关切与督促,“月氏、西羌新地,百废待兴。铁路乃帝国血脉,驰道乃行军及后勤命脉,兵营乃士卒之家,官署城池乃统治之基。此四项要务,现今进展究竟如何?可有何难处?”
程邈早已准备周全,闻声立刻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简略的文书提纲,恭敬禀报:“回陛下。臣所辖工部奉旨督造新地各项工程,日夜不敢懈怠。幸得陛下信任及各部协同,诸事虽繁杂,然皆在推进之中。”
他一项项详细道来:“其一,铁路铺设。此乃重中之重。得益于帝国铁路营运司此前之大量积累,西羌及月氏主要线路之勘测已于战前基本完成。战后,铁道司下属工匠与征调民夫即刻按图施工,进展极为迅速。尤其是西羌至陇西段、月氏境内主干线,轨枕、钢轨均已到位,正在全力铺设钉合。依目前进度,臣可立军令状,一月之内,西羌、月氏两条主干铁路,必定全线贯通!届时,自咸阳发往西域之物资兵员,可直抵西域诸地,耗时亦将缩短十之七八!”
扶苏闻言,眼中闪过满意之色。铁路的畅通,意味着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程邈继续道:“其二,驰道修筑。水泥之提前储备,于此功莫大焉。我军每克一地,工部所属之匠作营便紧随大军之后,利用随军携带及后方源源不断运来之水泥、石料,抢修拓宽驰道。如今,凡我军控制之主要区域,驰道网络已初步形成,虽非全部达到帝国一等国道之标准,但保障大军调动、后勤辎重运输,已绰绰有余。若要将所有规划驰道尽数修筑至最高标准,则仍需大量时日与人力。”
“其三,兵营驻地建设。此乃优先保障项。帝国总参谋部早已根据战略部署,标注出各要地驻军规模及营地位置。工部依据标准图纸,优先调用资源进行建设。目前,所有驻防西域之部队,均已告别野外扎营之苦,入住新建之砖石水泥营房。营区防御工事、操练场地、仓储设施一应俱全,物资陆续入库,士卒士气得以极大提振。”
“其四,城池官署民房修建。”说到此处,程邈的语气稍微凝重了一些,“除月氏故都昭武城外,其余重要城镇之城墙加固、修复工程均已基本完成,均符合帝国新颁之《边郡城池筑城标准》。然……官署、街道、民居,尤其是昭武城之重建,工程量最为浩大。”
他面露难色,但也如实禀报:“昭武城经此一役,几为平地,重建如同新建。臣已抽调大批熟练匠人及工程队伍前往,但……陛下明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程终究需要人力。月氏新地人烟稀少,劳力极度匮乏,虽有陆续抵达之移民及发配劳役,仍远不敷使用。据臣最乐观之估计,昭武城及各处官署、标准民居若要全面竣工,达到可安居、可治事之程度,至少仍需三月以上。此乃臣无能,请陛下恕罪。”
扶苏静静听完,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程邈的汇报详实具体,困难也摆在明面上。他深知,这已经是工部在现有条件下能做到的极限。西域,尤其是月氏之地,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没有人,一切建设都是空谈。项羽打下来的是一片安全的土地,却也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土地。
“程卿不必请罪。”扶苏开口,语气并无责备之意,“朕深知新地情形特殊,工部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般进展,已属不易。铁路、驰道、兵营皆未误事,此乃大功。程卿何罪之有。”
他话锋一转,给出了解决方案:“至于人力短缺……这样,朕准你,可直接行文与白虎军区司令章邯及副司令项羽协调。西域战事暂告段落,驻军除必要的训练与警戒任务外,可酌情抽调部分兵士,参与城池、道路之建设,尤其是昭武城重建,可命其承担部分体力工程。此外,新近俘获及发配之劳役,优先满足工部需求。务必在保证质量之前提下,尽快完成重建,使新地早日焕发生机。”
程邈闻言,大喜过望。有皇帝这道口谕,他就能调动军队这支“纪律最严明、效率最高”的劳动力,工程进度必将大大加快。他连忙躬身:“臣叩谢陛下!得陛下之允,臣必督促工部,日夜兼程,定在最短时间内,为帝国在西域打造出坚固之基!”
安抚并授权了程邈之后,扶苏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掌管帝国钱袋子的户部尚书郑国身上。自从皇家商号成立,国库丰盈,这老家伙的腰杆子也越来越硬了!
“郑卿,”扶苏的语气放缓了一些,带着一丝探询,“西域一战,虽开疆拓土,然耗费亦必惊人。连月大军远征,粮草军械消耗、赏赐抚恤支出、战后重建投入……如今帝国国库,情况如何?可还支撑得住?后续若再有战事,可能维持?”
这才是扶苏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是钱粮。他知道自己推行的新政和皇家商号带来了巨大收益,但战争的消耗同样是个无底洞。他需要户部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