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19章 学院奇观惊圣目,火药新方启杀伐

第119章 学院奇观惊圣目,火药新方启杀伐(1 / 2)

麒麟殿中的余威尚在六部官署间流转,一道道由皇帝意志凝成的铁血政令,正通过尚书们或颤抖或狂热的手,化为具体的条文,开始悄无声息地撬动帝国未来的根基。而扶苏,这位一手掀起惊涛骇浪的帝王,却已暂时将朝堂的肃杀置于身后,带着胥坤与项少龙,轻车简从,出现在了尚在年节休沐尾声中的皇家学院。

正月十七,空气中还残留着爆竹硝烟与冬日清冷混合的气息。学院内大部分区域空旷寂静,青石板路映着淡薄的阳光,唯有远处工学院和化学院的方向,不时传来与这静谧格格不入的声响——或是激烈的争吵声穿透院墙,或是短促沉闷的爆炸声吓飞檐上寒雀,亦或是富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铿锵有力,仿佛内里蕴藏着永不疲倦的精力。

“啧,这帮家伙,过年也不消停。”项少龙听着这熟悉的“背景音乐”,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脸上却带着几分见怪不怪的笑意。他如今挂着学院安全顾问和格斗总教习的闲职,对这帮沉迷于“奇技淫巧”的狂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扶苏负手而行,嘴角亦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这嘈杂,在他耳中却比任何丝竹管弦都更动听。这正是他想要的活力,是推动帝国前行的原始动力。他的脚步未停,径直朝着喧嚣最盛的化学院走去。

联合火器局虽已成立,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和部分资源,但正如徐福所言,真正的创新火花,往往迸发于这种自由甚至有些混乱的学术氛围之中。这里没有严格的层级和僵化的流程,有的只是对未知的狂热探索和不拘一格的思维碰撞。

刚踏入化学院那标志性的、被某种不知名化学物质熏得微微发黑的大门,一幅奇特的景象便映入眼帘。

只见化学院院长徐福,并未如想象中那般身着官袍、正襟危坐于公廨之内,而是颇为闲适地瘫坐在一张看起来就很舒服的藤椅里,身上随意罩着一件沾了些许药末和灼烧痕迹的宽大袍服。虽是正月,院内因一些实验需要生了些炉火,倒也并不寒冷。他一只手慢悠悠地摇着一把破旧蒲扇,另一只手则端着一只陶杯,呷着里面热气腾腾的不知名液体,扶苏只希望不是某种化学试剂,毕竟徐福这家伙的出身懂的都懂。

而他面前,几名年轻学子正激动地围着一个蒙着布的木盘,如同献宝一般,脸上混合着兴奋、紧张和期待。外围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不少博士、助教和其他学子,个个伸长了脖子,交头接耳,气氛热烈得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百戏。

一名眼尖的学子偶然回头,猛地看到身着常服但气度非凡的扶苏在一老一壮的护卫下悄然出现,惊得差点跳起来,慌忙躬身,声音因紧张而异常洪亮:“陛……陛下万岁!”

这一嗓子如同冷水滴入滚油,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的注意力“唰”地一下全被吸引过来。嘈杂声戛然而止,众人慌忙转身,乱糟糟地就要下跪行礼。

徐福也被吓了一跳,手一抖,陶杯里的液体洒出少许,他慌忙将杯子往旁边小几上一放,几乎是弹射般从藤椅上站起来,快步上前,躬身道:“臣徐福,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他脸上有些许尴尬,毕竟这副闲散模样被皇帝抓了个正着。

扶苏笑着摆了摆手,目光扫过那蒙着布的木盘和周围一张张紧张又好奇的脸庞,打趣道:“徐院长好雅兴啊!朕大老远就听见这边的动静,还以为你这化学院改成瓦舍勾栏了。这么多人围在此处,是有什么新奇玩意?莫非是排演新戏法,准备给朕和咸阳百姓一个惊喜?”

徐福老脸一红,知道陛下是在开玩笑,连忙收敛心神,恭敬答道:“启奏陛下,臣岂敢懈怠。正是谨遵陛下‘重创新、奖实干’之圣谕,鼓励学院师生不拘一格,勇于探索万物至理,尤其是这火器一道,关乎国运,臣更是不敢怠慢。这不,年假刚过,诸位休沐归来的学子们便有些关于火器改进与新应用的奇思妙想,迫不及待想要分享验证。臣便召集大家,一起沟通探讨,去芜存菁。刚要开始,您就来了……真是巧了。”他话语里带着几分科学家特有的直白和急切,显然心思大半还在那蒙着布的盘子上。

扶苏一听,果然来了兴趣。军国大事要布局,这科技树更是要亲手来浇灌。他哈哈一笑,毫不客气地走到那张还带着徐福体温的藤椅边,老神在在地坐了下去,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蒲扇也顺手拿起来扇了两下。

“无妨无妨,朕今日来得正好,也瞧瞧我大秦未来的栋梁之材们,都有了哪些能惊掉人下巴的妙想。你们继续,就当朕不存在,该吵吵,该辩辩,拿出真本事来!谁要是藏拙小心朕的板子。”扶苏的声音轻松而充满鼓励,瞬间缓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皇帝陛下竟如此平易近人,还要旁听他们的“研讨会”?学子们顿时激动起来,个个胸膛挺得老高,眼神发光,能得陛下亲眼看自己的“发明”,这是何等荣耀!

“谨遵陛下旨意!”众人齐声应诺,声音比刚才整齐洪亮了十倍。

徐福也定了定神,清了清嗓子,重新主持场面:“好了,陛下有旨,研讨会照常进行!方才轮到谁了?李焕,对,是你!把你那宝贝亮出来,给陛下和诸位师友讲讲!”

那个名叫李焕的年轻学子,看起来不到二十岁,面容还带着稚气,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坚定。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的布。

布下并非什么奇巧的机械,而是几个陶罐和一堆颜色、颗粒粗细各异的粉末,旁边还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葫芦瓢和一把极其精密的铜制小秤。

“陛……陛下,院长,诸位师友,”李焕的声音带着微颤,但条理清晰,“学生李焕,近日所思所想,并非直接改进火枪火炮,而是觉得,帝国现用之火药,虽威力巨大,然仍有不足。”

“哦?有何不足?”扶苏饶有兴致地问道,身体微微前倾。项少龙也眯起了眼,他可是见识过黑火药威力的。

“其一,乃威力仍可提升!学生翻阅古籍,又经多次实验,发现现今火药配方,硝、硫、炭比例虽大致固定,但原料纯度、颗粒大小、混合均匀度,乃至少许添加物,皆能显着影响其燃爆之威!”李焕越说越自信,拿起铜秤,“学生经过上百次配比试验,发现若将硝石提纯至近乎雪白,硫磺剔除杂质,木炭选用特定木材烧制并研磨成最适宜之粒度,再以蜜糖水或……(他压低声音)甚至少量尿液特殊处理,使其颗粒均匀,吸湿性大减,而后以七成五提纯硝、一成二精硫、一成三炭粉之新比例混合,其爆燃之速、释放之气,远超现用火药!”

他拿起一个装着黑色颗粒状粉末的小陶罐,眼神灼热:“此为学生所制‘颗粒化标准火药’,其力约增三成!且更不易受潮,便于储存运输!”

场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和议论。提升三成威力?这可不是小数目!徐福也捻着胡须,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这小子,有点钻劲。

扶苏心中亦是震动。标准化、颗粒化、提纯工艺……这李焕的思路已经触摸到了近代火药工艺的门槛!他点了点头,赞道:“善!知其然,更欲知其所以然,并能从细微处着手改进,此方为治学之道!此物若验证无误,朕当记你一功!”

李焕激动得脸色通红,连连躬身。

接着,他又指向另外几个陶罐里颜色古怪的粉末,有的艳黄,有的赤红,甚至还有泛着诡异的绿色的。

“陛下,院长,此为学生更大胆之设想!”李焕的语调变得高昂,甚至带着一丝狂热,“学生在想,火药之力,源于瞬间爆发之大量气体。然若改变配方,使其燃烧而非爆炸,或产生浓烟、毒雾、异光,是否亦有大用?”

他指着那艳黄色粉末:“此为学生试配之‘信号药’,以特定比例加入锶盐,燃烧时可发出持久耀目之黄色火焰,于夜间旷野传讯,数十里外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