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88章 巡查利剑常悬顶,封禅路上惊雷起

第88章 巡查利剑常悬顶,封禅路上惊雷起(1 / 2)

麒麟殿内灯火通明,帝国最高层的几位重臣肃立阶下,空气里只余下扶苏指尖轻轻敲击御案的声音。李斯呈上的那厚厚一摞吏治整肃初步报告,每一页都浸染着咸阳东市尚未完全干涸的血腥气,也承载着无数百姓沉冤得雪后的欢呼与期盼。

“风暴,不能停。”扶苏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冰冷的玄铁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殿宇间激起沉重的回响,“刮骨疗毒,非一日之功。朕要的,是长治久安,是深入骨髓的警醒!”

阶下,李斯、冯去疾、陈平三位重臣眼神瞬间锐利起来。陛下此言,是要将这场雷霆行动化作悬在天下官吏头顶的常悬之剑!

李斯率先踏前半步,紫色官袍在烛火下泛着沉凝的光泽:“陛下圣明!吏治如堤,溃于蚁穴。风暴骤起,可涤荡一时污浊;然若想河清海晏,非有常制不可为功。臣以为,当效法此次巡查之制,岁岁行之!”

“岁岁行之…”冯去疾眉头微皱,老成持重的脸上掠过一丝忧虑,“李公所言固是正理。然则抽调精干,周行天下,耗费钱粮人力甚巨。且地方官吏经此雷霆,或已震悚,若年年如此,恐生疲沓,反失其效。”

“疲沓?”扶苏的目光陡然转冷,扫过冯去疾,“冯卿是怕他们习惯了,还是怕他们藏得更深?”他拿起一份黑冰台新呈的密报,声音里透出金属般的寒意,“就在昨日,汉中郡呈报,其下两县主簿,竟敢私改田亩册,侵吞新垦之田赋!风暴余威未散,便敢顶风作浪!这,就是朕稍一松懈,便立刻冒出来的蠹虫!朕要的,就是让他们习惯!习惯头顶永远悬着利剑,习惯这利剑随时会落下!习惯不了,就给朕滚出大秦的官署!”

冯去疾被这毫不留情的诘问与铁证钉在原地,额头瞬间渗出细密汗珠,躬身再不敢言。

“陛下明鉴万里!”陈平适时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如同定海神针,“雷霆之威,贵在莫测,亦贵在持久。岁岁巡查,确为良策。然则,需得‘四不两直’,方显其效。”

“‘四不两直’?”扶苏眼中精光一闪,这个后世耳熟能详的词,由陈平口中道出,正合他意。

“正是!”陈平微微颔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插基层,直奔现场!唯有如此,方能看到最真实的污浊沉渣,令地方无可遮掩,无处遁形!巡查之员,必选刚正敢为、经验丰富之干吏,自各郡县及中央六部、黑冰台、乃至政治学院优秀学员中抽调,组成精干队伍,轮换派遣,以防勾结。另,为震慑屑小,保障巡查权威,当由禁军抽调精锐,充作护卫,遇有冥顽抗法、暴力阻挠者,可临机专断,以儆效尤!”

“好!”扶苏击案而起,声音斩钉截铁,“便依此议!李斯、陈平,尔等即刻会同吏部、兵部,详拟章程细则。此制,定为‘大秦吏治岁察常制’,自今年始,永为定例!吏部杜赫、兵部蒙恬,全力配合!”

“臣等遵旨!”李斯、陈平躬身领命,眼神交汇间俱是凝重与决心。

“至于耗费,”扶苏目光扫过冯去疾,语气不容置疑,“冯卿,此乃固本培元之策,再大的耗费,也比不上蠹虫蛀空帝国根基之万一!此事,毋庸再议!”

冯去疾深深吸了口气,将所有顾虑压下,肃然躬身:“老臣…遵旨!”

大秦帝国这架庞大而精密的机器,再次轰然加速运转。一道道加盖着皇帝玉玺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大印的诏令,如同拥有生命般,沿着新铺设的驿站网络,以惊人的速度飞向帝国版图的每一个角落。诏令的核心,便是那令人闻之胆寒的“大秦吏治岁察常制”。它不再是咸阳东市口那短暂的血色风暴,而是化为了一条冰冷、坚韧、永不停息的绞索,与各地黑冰台的暗查相结合,共同形成了勒在每一个身披大秦官袍者的脖颈之上。无形的压力,如同深秋的寒霜,悄然覆盖了帝国的每一座官衙,让那些侥幸躲过第一轮清洗的硕鼠们,也感到了刺入骨髓的冰冷与绝望。

关中腹地,一处极其隐秘的山谷庄园。

夜枭凄厉的鸣叫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中回荡,更添几分阴森。厅堂内只点着几盏昏黄的牛油灯,光影摇曳,将几张扭曲的面孔映照得如同鬼魅。

“暴君!刮骨疗毒?他这是要将我们赶尽杀绝!”一个身着褪色旧楚深衣、头发花白的老者猛地将手中粗糙的陶碗摔在地上,碎片四溅。他正是隐匿多年的楚国项氏宗老,项梁之叔,项伯。浑浊的老眼里燃烧着刻骨的怨毒,“咸阳东市那一刀,砍的是贪吏?分明是砍断了我们最后一点渗入秦廷、积蓄力量的可能!如今这‘岁察常制’一出,如同天罗地网!地方官吏自身难保,战战兢兢,谁还敢再收我们的钱粮?谁还敢再为我们遮掩行藏?复国?复国之路已绝!”

“项老息怒。”旁边一个身材矮壮、穿着旧赵武士服的中年汉子,赵地大豪郭开之后郭枭,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困兽般的焦躁,“扶苏小儿此计,确实狠毒!断了我们的财源,更断了我们在地方的眼线和根基。他借整顿吏治之名,行的是彻底掌控地方、根除我等之实!其心可诛!”

“不止如此!”一个面色苍白、带着几分阴柔气质的青年,魏国公子魏咎,咬牙切齿地接口,手指神经质地敲击着桌面,“他还要去泰山封禅!他嬴氏何德何能?一个靠商鞅变法、虎狼之师屠戮六国才窃据天下的暴秦,竟敢登临圣山,祭祀天地,宣告正统?这是对我六国王族血脉最大的亵渎!是对我们祖先英灵最恶毒的羞辱!”他猛地站起来,苍白的脸上涌起病态的红晕,“此獠不死,我等有何面目苟活于世?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死?”项伯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魏咎,声音如同夜枭啼哭,“魏公子说得轻巧!咸阳宫深似海,黑冰台爪牙密布,禁军拱卫森严,如何杀?拿什么杀?我们这点残存的力量,还不够填咸阳宫门口的护城河!”

厅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喘息和灯芯燃烧的噼啪声。绝望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着每一个人的心脏。

“咸阳杀不了他,”一个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阴影里的人,缓缓抬起了头。他裹在一件宽大的黑色斗篷里,看不清面容,只露出一双鹰隼般锐利冰冷的眼睛,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那…就在他封禅的路上杀!就在泰山脚下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带着惊疑和一丝被绝望压迫出的疯狂希冀。

“荆卿之后,荆烈?”项伯眯起眼睛,认出了这个在旧燕故地以悍勇和刺杀之术闻名的亡命之徒。

“正是。”荆烈的声音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泰山封禅,銮驾出巡,纵有千军万马护卫,也必有疏漏之时!天象难测,山川险阻,人潮汹涌…皆是变数!我手中尚有一批死士,皆是旧日五国精锐,为复国大业,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更有…”他顿了顿,斗篷下的嘴角似乎勾起一抹残酷的弧度,“…当年秦军攻破邯郸、大梁、郢都时,流散出来的几具军中劲弩!弩矢淬毒,见血封喉!”

“劲弩?!”郭枭倒吸一口凉气,眼中却爆发出骇人的光芒,“你有此物?有多少?”

“足以撕开一条血路,将淬毒的箭矢,送到那暴君的面前!”荆烈的语气斩钉截铁。

项伯浑浊的眼中,那怨毒的火焰疯狂地跳动起来,最终化为一种近乎癫狂的决绝。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油灯摇曳欲灭:“好!天要绝我之路,我便与天争命!荆烈!此事由你全权谋划!郭枭,你负责联络我们在齐地最后的暗桩,务必摸清暴君銮驾的准确路线、扎营地点、护卫分布!魏公子,你…筹集所有能调动的金玉细软,此次,不惜一切代价!”

他环视着众人,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血腥气:“扶苏小儿欲登泰山封禅,告天称帝?我便要他在泰山脚下,血染黄沙,魂归地府!让他的封禅大典,变成他暴秦的葬礼!此乃我六国遗族,最后的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不成功,便成仁!”压抑着无尽仇恨与绝望的低吼,在骊山深处的黑暗庄园里回荡,如同毒蛇吐信,悄然指向了东方的巍峨圣山。

九月初一,吉日。

咸阳宫城正门——巍峨的章台门在晨曦中缓缓洞开,沉重的门轴转动声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巨龙。庄严肃穆的礼乐轰然奏响,编钟与石磬的清越之音交织着浑厚的鼓点,穿透薄雾,回荡在宫阙之间。

扶苏身着玄黑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十二旒白玉珠冕冠,腰佩太阿剑,在太庙完成庄严的祭告先祖仪式后,登上了象征帝国最高权力的天子六驾金根车。车驾由六匹通体纯白、神骏非凡的西域天马牵引,车身以金玉为饰,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流光溢彩,华贵威严得令人不敢逼视。

车驾周围,是森严的铁壁。最外围,身披玄甲、手持丈八长戟的禁军锐士,步伐整齐划一,踏在御道青石上发出沉闷而震撼的“嗵!嗵!”声,如同大地的心跳。他们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道路两侧,构成一道移动的钢铁长城。中阵,则是装备着少量燧发枪、飞雷神炮和新式精钢臂张弩的远程攻击方阵,弩机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幽光,箭囊饱满,随时准备泼洒出致命的箭雨,冰冷的金属枪身和散发着毁灭气息的巨大炮筒,散发寒光。拱卫在金根车四周的,是全身笼罩在特制鱼鳞细甲中、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眼眸的800龙卫!他们手持精钢打造的环首刀或短戟,气息内敛却透着择人而噬的凶悍,是守护帝王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固的屏障。龙骧卫指挥使项少龙,按剑侍立在金根车旁,目光如电,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中书令李斯、尚书令陈平、礼部尚书叔孙通、兵部尚书蒙恬四位帝国柱石,各自乘坐规制稍低的四驾安车,紧随其后。庞大的仪仗队伍,旌旗蔽日,戈戟如林,在礼乐与禁军整齐的步伐声中,浩浩荡荡驶出咸阳,踏上了东巡封禅的漫漫御道。

帝国的心脏,开始向着东方的圣山有力搏动。

车轮滚滚,碾过渭水平原丰饶的土地。御道两侧,早已被闻讯赶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陛下万岁!大秦万年!”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直冲云霄。不同于以往帝王巡幸时官吏驱赶、百姓被迫跪伏的场面,此刻跪在道旁的百姓,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崇敬。他们高举着新收的、沉甸甸的作物。

“陛下!看呐!新粮!亩产四石的仙粮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激动得涕泪横流,嘶声力竭地喊着,“老汉我活了七十岁,没见过这么好的年景!托陛下的福啊!”

“陛下仁德!清除了那些天杀的贪官污吏!我家被强占的田,还回来了!”另一个中年汉子用力叩着头,额头沾满了泥土。

“肉夹馍!陛下尝一口吧!刚出锅的!”更有大胆的商贩,在禁军默许的警戒线外,奋力将油纸包裹、香气四溢的肉夹馍向前递送。

扶苏端坐于金根车中,冕旒微微晃动。他透过垂落的玉珠,凝视着车窗外那一张张被阳光晒得黝黑却充满生气的面孔,听着那震耳欲聋、发自肺腑的欢呼。一股滚烫的热流在他胸中激荡。这就是他的子民,如此淳朴,所求不过温饱与公正。新政的种子,吏治的雷霆,终究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结出了最珍贵的果实——民心!

他缓缓抬起手,轻轻挥动。没有言语,但帝王温和的回应,瞬间点燃了更大的热情,欢呼声浪几乎要将苍穹掀翻。

随驾的李斯、陈平等人,看着这前所未有、万民真心拥戴的场面,纵然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臣,心中也掀起惊涛骇浪。李斯捻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抖,陈平眼中精光闪烁,叔孙通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口中喃喃念诵着上古圣王的德政。民心所向,竟至于斯!陛下所开创的,恐怕真是一个远超三皇五帝的煌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