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65章 学院启智,百家争鸣

第65章 学院启智,百家争鸣(2 / 2)

而诸子百家的代表们,则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与剧烈的思想冲击之中!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兼容并蓄,择善而从……” 儒家伏生喃喃自语,苍老的眼眸中光芒闪烁,有困惑,有思索,更有一种被点醒的恍然。他身边的古板师弟则眉头紧锁,似乎对“去其空谈玄虚之弊”的说法感到不适。

“熔于一炉!取其经世致用之实!好!陛下此言,深得我心!” 墨家巨子禽滑厘激动得浑身颤抖,黝黑的脸庞涨得通红,几乎要忍不住拍案叫绝!墨家讲究“兼爱”、“非攻”,更重“实践”与“工巧”,扶苏的实用主义理念,简直是为墨家量身定做!“我墨家百年沉寂,莫非真要在陛下手中,于此地重焕生机?!”他看向那些崭新的学院大楼,眼神炽热得如同燃烧的火焰。

道家清虚子依旧面色平静,但拂尘的摆动却微微停滞了一瞬,深邃的目光望向扶苏,似乎在重新评估这位年轻的帝王。“清静无为,养心至理……然陛下所言‘致用’、‘求真’,亦非虚言。道法自然,万物皆有其用……或许,此地亦是我道家新说生根之所?” 他心中念头转动。

法家代表那冷峻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动容。“峻法明典,立国根基……陛下深谙此道!然‘兼容并蓄’……倒也不失为掌控思想、择其精华之良策。”他看向政治学院大楼的方向,若有所思。

阴阳家、名家、农家、医家等代表,也无不心潮澎湃。皇帝的承诺,学院的宏伟,以及那“百家讲坛”的设立,如同在死水中投入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加入其中,意味着自己的学说将有机会在帝国最高学府传播,获得官方认可的资源,甚至可能影响帝国未来的走向!这是何等的诱惑!

然而,担忧也随之而来。

“百家讲坛……看似包容,实则凶险!”一位名家的老者低声对同伴道,“不同学说同台竞技,优胜劣汰!吾辈名学,辨析名实,恐难与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学’争锋!”

“更可怕的是改变!”伏生身边那位古板的儒家博士忧心忡忡,“陛下虽尊儒学为‘安民良方’,然其旨意,分明是欲割裂经典,取其所谓‘有用’者,弃其微言大义!长此以往,圣贤之道,岂不沦为治世之工具?传承千年的道统,如何维系?吾等若入此学院,是弘扬圣道,还是助纣为虐,自毁根基?” 他看着广场上那些因皇帝实用主义宣言而激动不已的年轻生员,仿佛看到了儒学正统被稀释、被工具化的未来,心头一片冰凉。

医家代表则盯着那座崭新的医院大楼,眼神既向往又忐忑。“探究人体奥妙……这‘探究’二字,恐怕……陛下难道真欲效法扁鹊,行那……剖解之事?此虽为求真,然实有违圣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训,恐招致非议啊!” 对医学进步的渴望与对传统伦理的敬畏,在他心中激烈交锋。

诸子百家的代表们,就在这巨大的诱惑与深沉的忧虑交织中,随着人流,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开始参观这座注定将改变帝国思想版图的宏伟学院。

甫一踏入格物院那高大轩敞、光线充足的大厅,诸子百家代表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作为皇家学院中的成果展示区,巨大的厅堂内,并非摆满竹简的书架,而是陈列着各种各样前所未见、闪烁着金属或玻璃冷光的仪器与模型。

一座巨大的、以青铜齿轮和水力驱动的浑天仪缓缓转动,模拟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精密得令人咋舌。旁边,摆放着各种杠杆、滑轮组合的力学模型,清晰地演示着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一组组透明玻璃器皿连接着铜管,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液体,正在进行着某种缓慢的反应,冒出丝丝缕缕的气泡。

最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厅中央一座巨大的解剖台!台上,赫然是一具用不知名材质精心制作的人体模型!肌肉纹理清晰可见,内脏器官分毫毕现,甚至血管神经都以不同颜色区分!几名年轻的医家助教正在模型旁,对照着绘制在巨大素绢上的解剖图谱,向几位脸色发白的医家代表讲解着什么。

“嘶……” 道家清虚子倒吸一口凉气,拂尘差点脱手,连忙闭目默念清心咒。儒家那位古板博士更是脸色煞白,以袖掩面,连呼:“有伤风化!有伤天和!岂可如此亵渎人身!” 伏生也眉头紧锁,眼中充满了惊骇与不适。

然而,墨家巨子禽滑厘却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一个箭步冲到那些力学模型前,粗糙的手指抚摸着冰冷的青铜齿轮,眼中闪烁着近乎痴迷的光芒:“妙!妙啊!此等机巧,暗合天地至理!杠杆之力,四两拨千斤!滑轮之便,省力无穷!若能用于筑城、兴水、制器……陛下!陛下圣明!此道,方是通天坦途!”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对那具人体模型反而视而不见。他身后的墨者们也围在巨大的水车模型和改良的曲辕犁前,兴奋地讨论着其构造原理与改进可能。

法家代表则对一组演示律法条文如何通过驿站系统层层传递、最终抵达偏远郡县的沙盘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仔细询问着其中的流程与时间节点,频频点头。

离开令人窒息的格物院,步入农学院区域,气氛为之一变。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内,温暖如春。一畦畦划分整齐的试验田里,种植着来自帝国各地甚至域外的各种作物。有些作物长势异常旺盛,颗粒饱满;有些则还在进行着嫁接、杂交的试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

农学院的博士们热情地向代表们介绍着最新的选种育苗技术、堆肥沤肥方法、以及利用新式农具提高耕作效率的成果。农家代表如鱼得水,蹲在田埂边,抓起一把黝黑肥沃的土壤细细捻磨,又仔细观察着那些明显经过优选优育的禾苗,激动得热泪盈眶:“沃土!良种!利器!此三者得,天下无饥馑矣!陛下……陛下真乃神农再世!” 他们对学院推广农学的务实态度赞不绝口。

医学院的参观,则让代表们的心情更加复杂。窗明几净的诊室内,摆放着特制的诊疗床和药柜。最令人震撼的,是那间巨大的、弥漫着淡淡药草消毒气味的手术准备室!虽然此刻没有进行手术,但那些擦拭得锃亮、寒光闪闪的柳叶刀、镊子、钩针等特制外科器械,整齐地排列在铺着白布的托盘中,旁边还摆放着浸泡在药水中的缝合线和用于麻醉的药剂。

墙壁上,悬挂着大幅的人体经络图和解剖图谱,其精细程度远超以往任何医书插画。医家代表们看得心惊肉跳,又忍不住被那追求“探究奥妙”的极致精神所吸引。一位年轻的医家博士指着图谱,正在向几位脸色发白的同门讲解:“……唯有洞悉脏腑位置、血脉走向,施针用药方能有的放矢,开刀祛疾方能避其要害!闭目塞听,空谈阴阳五行,如何能解病患切肤之痛?陛下设此医学院,授此图谱,实乃活人无数之仁政!” 他的话,让一些思想较为开明的医家代表陷入了沉思,而守旧者则更加忧心忡忡。

最后,众人来到了气势恢宏的藏书楼。楼高数层,内部空间开阔,一排排高大的、以硬木和金属混合打造的书架整齐排列,上面并非全是沉重的竹简木牍,更有大量造价相对低廉、由礼部誊写的“纸书”!卷帙浩繁,分门别类。经史子集、百家典籍、农工医算、地理方志……甚至还有不少翻译整理中的异域文书,其藏书之丰、种类之全、管理之有序,远超稷下学宫鼎盛之时!

“这……这简直是智慧的瀚海!” 伏生站在一排排书海之间,仰望着高耸的书架,苍老的手抚摸着书架上那些散发着墨香的纸书,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对于一生皓首穷经的大儒而言,此地的价值,甚至超过黄金美玉!他看到了保存和传承经典的希望,心中对学院实用主义倾向的忧虑似乎也稍稍冲淡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代表也无不震撼于帝国的魄力,对能在此研读自家典籍甚至他派学说,充满了向往。

典礼结束,诸子百家的代表们被安排在学院新建的客舍暂歇。窗外,夜幕降临,学院各处亮起了特制的鲸油长明灯,将这座新生的智慧殿堂点缀得如同星落人间。

客舍之内,灯火通明。代表们却毫无睡意,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今日的见闻与内心的挣扎。

墨家巨子禽滑厘的房间最为热闹。他兴奋地在地上用茶水画着今日看到的齿轮组和水力模型,对几位核心墨者道:“机巧之术,格物之理,此乃我墨家根本!陛下重工巧,倡实用,此乃天赐良机!吾意已决,当上书陛下,请率墨门弟子,入工学院!将吾墨家机关术、守城术、光学、力学之研究,尽数献于学院!定要在此地,让我墨家之学,重现昔日光辉!”

“巨子高义!吾等誓死追随!” 墨者们群情激昂,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儒家宿老伏生的房间内,气氛则凝重许多。伏生与那位古板师弟相对而坐,案几上茶水已凉。

“师弟,你还在纠结陛下的‘实用’之言?”伏生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

“师兄!”古板师弟眉头紧锁,“非是师弟迂腐!陛下今日之言,看似褒扬儒学为‘安民良方’,然其核心,乃是‘割裂’与‘工具’!取其‘教化仁德’之表,弃我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之根本大道!若吾等入此学院,所授之学,仅为驯化顺民之工具,而非传承圣贤之道统,长此以往,圣人之学,名存实亡矣!吾等岂非成了自毁长城的罪人?” 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焦虑。

伏生沉默良久,浑浊的目光望向窗外明亮的灯火,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格物院、医学院中探索未知的年轻身影。他轻叹一声:

“师弟之忧,不无道理。然,你只见其‘割裂’,未见其‘兼容’与‘求真’?陛下设‘百家讲坛’,允吾等登台宣讲圣贤大道,此乃前所未有之包容!学院藏书楼,集天下典籍,此乃传承之保障!至于生员……他们终究是年轻人。圣贤之道,如大江大河,其源也微,其流也巨。只要源头清澈,方向不谬,纵有支流岔道,终将汇入大海。吾等若固守书斋,拒此洪流于门外,圣道真能永续?抑或是……在自绝于时代的孤芳自赏中,渐渐湮灭?”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决然:“老夫以为,与其坐视圣道旁落,不如入此洪炉!登那‘百家讲坛’,堂堂正正宣讲吾儒门精义!于政治学院之中,培养通晓经义、心怀仁德、明礼知耻的治世之才!让生员们知晓,仁德教化,非为驯服,乃为立心!非为工具,乃为根本!此非迎合,乃为守护与弘扬!若因畏惧改变而退缩,才是真正的自毁长城!”

伏生的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古板师弟的心上。他脸色变幻,嘴唇翕动,想要反驳,却又一时语塞,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其他学派的代表房间内,也上演着类似的争论与抉择。道家的清虚子静坐窗前,看着夜空星辰,似乎在推演着道法在此地的机缘。法家代表则在灯下奋笔疾书,准备向皇帝提交一份关于如何在政治学院中加强律法教育的条陈。农家代表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如何将最新的农学发现整理成册,在农学院推广。医家代表则在激烈争论着解剖图谱的伦理界限与医学进步的必要性……

向往与担忧,机遇与挑战,开放与守旧……种种复杂而激烈的思潮,在这座崭新的帝国皇家学院内,在诸子百家代表的心中,猛烈地碰撞、激荡、发酵。这座以水泥铸就的宏伟殿堂,不仅开启了帝国智慧的未来,也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搅动着沉寂已久的诸子百家思想之海,预示着未来一场席卷帝国学术界的、无声却更加波澜壮阔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