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7章 咸阳暗潮涌,烈侯密谋起

第17章 咸阳暗潮涌,烈侯密谋起(2 / 2)

数日后,通武侯王贲一身便服,面色凝重地走进了皇宫之内。

“陛下,末将巡视武库归来,沿途经过几处酒肆茶馆,听到了一些不寻常的言论。”王贲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

扶苏放下手中的书卷,示意他坐下说话:“王将军请讲。”

“城中多处,都有人在散播‘新政害民’之说。”王贲皱着眉头道,“他们说辞惊人地一致,皆言减税导致国库空虚,边军粮饷堪忧;废除严法导致盗匪横行,百姓不得安宁。言辞极具煽动性,引得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扶苏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哦?说辞一致?”

“正是。”王贲肯定道,“末将派亲卫暗中抓了几个传谣最凶的人,稍一审问,他们便招了。这些人,大多是城中的泼皮无赖,收了钱财替人办事。而他们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源头——嬴烈侯府上的幕僚。”

“嬴烈侯……”扶苏的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一连串有节奏的轻响。

他早就料到这些旧贵族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他们会用如此下作的手段。

“他们这是想先在民间制造恐慌,动摇新政的根基。”扶苏的语气平静,但眼底却已是一片冰寒,“以为这样,就能逼我就范?”

他当即下令:“传赵元清、李斯两位大人即刻前来议事!”

很快,赵元清与李斯便匆匆赶到。

扶苏将王贲所禀之事,以及自己对嬴烈侯等旧贵族图谋的猜测和盘托出。

李斯听罢,眉头紧锁,沉吟道:“陛下,舆论之势,可载舟亦可覆舟。若任其发酵,恐对新政极为不利。依臣之见,当效仿始皇旧例,下‘焚书坑儒’之令,禁绝非议,将这些造谣生事者悉数下狱,以儆效尤!”

李斯的提议,充满了法家的铁血与果决。

然而,扶苏却微微摇了摇头。

他看向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赵元清:“赵卿,你有何看法?”

赵元清向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堵不如疏。强行镇压,只会让百姓觉得我等心虚,反而坐实了谣言。况且,此举与陛下推行仁政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既然他们想辩,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辩论的舞台。既然他们说新政害民,那我们就让真正的‘民’出来说话。臣建议,可在咸阳城中,设立‘议政台’,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开辩论!”

“公开辩论?”李斯一惊,随即反对道:“不可!与那些泥腿子讲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朝堂大事,岂能交由市井之徒评判?此乃取乱之道!”

赵元清却不为所动,继续说道:“李太傅此言差矣。我们不是要让百姓评判,而是要让他们‘看’!让咸阳的百姓,亲眼看看那些旧贵族们贪婪自私的嘴脸;亲耳听听,那些享受了新政恩惠的农民、工匠、商贾,他们的日子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孰是孰非,公道自在人心。用事实,击碎他们的谎言!”

扶苏的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来:“好!说得好!就依赵卿之言!”

他看向李斯,语气坚定:“太傅,时代变了。民心,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将是我大秦最坚实的根基!”

李斯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化作一声长叹,躬身领命。

就在扶苏紧锣密鼓地筹备“议政台”之时,一封来自嬴烈侯府的《谏言书》,被一名神情倨傲的使者,大摇大摆地送到了皇宫大内。

扶苏展开竹简,凌厉的字迹扑面而来。

信中,嬴烈侯历数新政“十大罪状”,措辞激烈无比,斥责扶苏“乱法悖道,离经叛祖”,更在结尾处发出了赤裸裸的威胁——若不即日收回成命,他将联合天下所有不忘始皇恩德的士族,共讨之!

“共讨之?”

扶苏看着这三个字,不怒反笑。

那笑声初时还很低沉,随后越来越大,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冰冷的杀意。

他将那封《谏言书》重重拍在桌上,眼中锋芒毕露,对着殿外朗声道:“好一个共讨之……传令下去!在咸阳城中央广场,搭建议政高台!再发告令,遍传关中,三日之后,朕将在此台,与嬴烈侯等一众旧贵族,公开论政!”

他的声音穿透殿宇,在夜空中回荡。

“告诉他们,也告诉全天下的百姓……”

扶苏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让他们都来看看,何为真正的民心。”

命令一下,整个咸阳城瞬间被引爆。

一石激起千层浪,陛下要与旧贵族公开对峙的消息,如风暴般席卷了都城的每一个角落。

一场决定大秦未来走向的惊天对决,已是箭在弦上。

咸阳城内,无数双眼睛,正死死地盯着城中央那片即将拔地而起的空地,等待着那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