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掰开一节茎秆,断面立刻渗出小盐泡,尝一口,咸得直皱眉,这是储盐的好材料。
再往外侧走,是一片碱蓬,叶片肥厚呈灰绿色,像迷你的柳叶,密密麻麻铺在沙地上,捏起一片晒干,能明显感觉到叶片里的盐分结晶。
最惊喜的是在沙丘背阴处,还发现了几株盐爪爪,肉质的叶片呈圆柱形,顶端带着小尖,摸起来硬邦邦的,根部周围的沙土都泛着白,显然根系早把土壤里的盐分吸进了植株里。
“居然有三种能取盐的植物,这下不愁盐不够用了!”徐明低声感叹,立刻动手采集。
他先挑碱蓬最嫩的顶端嫩芽,这部分水分足、盐分淡,用匕首割下来装进鹿皮袋,看着就像嫩野菜,说不定能当配菜吃,给单调的鹿肉添点味道。
盐角草和盐爪爪的老株则连根拔起,捆成几大捆,这些茎秆和叶片储盐量足,是提取盐分的主力。
拖回岩洞后,徐明先把三种植物分类处理。碱蓬嫩芽单独放在通风处阴干,留着当干货;盐角草和盐爪爪则摊在石板上暴晒,灰影在旁边踱来踱去,好奇地用鼻子拱了拱盐角草。
被徐明笑着推开:“这东西晒透了才能熬盐,别捣乱。”晒了整整一天,盐角草晒得发脆,一折就断;盐爪爪的叶片也缩成了小硬块,轻轻一捏就能碎。
熬盐时,他把两种晒干的植物分别掰成小段,各装了一个铁皮罐,加足清水浸泡。
盐角草泡出的水很快变浑浊,泛着淡淡的粉色;盐爪爪的水则是清澈的淡绿色,都带着明显的咸腥味。他把两个罐子分别架在小火堆上,慢慢熬煮。
水开后,盐角草的罐子里浮起一层白色泡沫,撇掉后继续煮,直到水量减半,水面开始冒细密的盐花;盐爪爪的水熬煮时间更长,要等水剩下三分之一,罐底才会析出盐晶。
等罐子冷却,徐明刮出两种盐:盐角草熬出的盐颗粒偏粗,带着淡淡的粉色;盐爪爪的盐则更细白,纯度更高。他把两种盐分别装进陶罐,贴上用炭灰做的标记,粗盐适合腌制鹿肉,细盐适合日常调味。
熬剩下的植物残渣也没浪费,晒干后收集起来。下次煮鹿骨汤时丢一把进去,既能提味,又能补充矿物质。
当晚,他就把阴干的碱蓬嫩芽丢进汤里,煮熟的嫩芽软嫩爽口,带着一丝天然的咸香,中和了鹿肉的油腻,连灰影都凑过来,对着汤碗舔了又舔。
可是这样也太浪费更为宝贵的水了,不过徐明早就考虑到了,马鹿离不开水,尤其是在干燥的沙漠里,它们每天都会固定去水源地饮水。
之前几次遇到马鹿,光顾着设陷阱,竟忘了跟着它们找水。现在物资攒得差不多,当务之急是找到稳定的水源,总不能一直靠水囊里储存的零散雪水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