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幅图的画风褪去了先前的平和,添了几分磅礴与张力,盘古大陆已然迈入族群林立、势力割据的纪元。画面中,人族部落规模最为庞大,依山傍水绵延数里,族人多披兽皮,腰间挂着兽骨兵器,数量远超其他族群,部落内外,既有盘膝吐纳、神光凝实、切磋招式章法有度的族人,显露出灵智开化后的修炼底蕴与权衡智慧;也有部分人面露凶光,生食兽肉,周身兽性未褪,尽显原始凶悍。部落边缘,还有族人身边跟着驯化的猛兽,或随其巡守,或伴其修炼,呈现出人兽融洽共生的景象。
兽族则盘踞在深山密林之中,猛虎、猎豹等普通凶兽身形矫健、凭本能争斗,周身灵光厚重;而部分顶尖者已化为灵兽之姿,体型如山,魄威震荡,眼神清明,正凝视着人族部落的方向,似在权衡利弊,绝非愚钝之辈。已成规模的兽族族群占山为王,隐隐能与人类大能相抗衡,领地边界不容侵犯;当然也有少数有智慧的兽类,看透单打独斗的局限,选择与人类合作共赢,成为人族的得力帮手,并非全然对立。
天地间,无数莹莹发光的灵团(精怪)扎堆在灵气浓郁处,或互相融合,或吞吐灵气,虽无固定形态却灵识清明;大陆边缘的阴暗地带,灰黑色瘴气翻滚(魔族),所及之处寸草不生,瘴气中缠绕着生灵残魂,在吞噬中不断壮大,腐蚀着周遭天地,成为各族潜在的共同威胁。
各族的修行动态与互动逻辑一目了然:人族凭借独有的智修,整体悟性领先,但并非全员聪慧,仍有兽性未褪之辈;兽族多数凭本能行事,却也有修炼日久、生出智慧的顶尖灵兽,懂利弊权衡。两者间既有因资源争夺引发的血腥厮杀,也有因对抗魔族、互利共赢而达成的临时同盟。精怪主攻灵修与魂修,灵韵缥缈,多避世修行;魔族则以浊气为基,逆势滋长,成为打破平衡的变数。画面中,不乏触摸神之门槛的强者——有人族悬浮云端,神格凝实如星;有灵兽立于山巅,威压四方,各族既有对峙制衡,亦有零星共生,格局更显鲜活复杂。
徐明目光下移,兽皮注解清晰阐释:“各族修行分五大维度:神格(凝神性、塑神位)、灵修(纳灵气、淬灵体)、魂修(炼魂魄、稳神魂)、魄修(强体魄、固肉身),唯有人族额外拥有智修(启灵智、悟大道)。”
“人族多智但非全员聪慧,仍有兽性残留;兽族虽无智修,然顶尖灵兽修炼日久可生智慧,懂权衡利弊。人兽同源,平等修炼,既有资源争夺与掠夺,亦有因生存、抗敌而达成的合作共赢。精怪为灵气化形,魔族为浊气聚合,各族体系渐成,强者辈出,构成复杂多元的大陆格局。”
第十一幅画的画风瞬间切换为紧张肃杀,将焦点对准了盘古大陆边缘的魔气地带,灰黑色的瘴气如潮水般翻滚,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土地龟裂、草木枯萎,连天光都无法穿透,空气中弥漫着蚀骨的浊气,构成一片绝境。
画面中央,一支由人族与兽族组成的小队正艰难穿行:人族修士眼神清明,周身灵光流转,凭借智修优势凝神静气,不断出言提醒同伴“勿被幻象迷惑”,有人抬手结印,散出清透灵光,驱散身前缠绕的瘴气,为小队开辟通路;身旁的兽族伙伴则尽显强悍,几只已生智慧的灵兽昂首咆哮,周身魄光如烈焰般燃烧,将试图靠近的浓浊瘴气震散,它们步伐沉稳,警惕地盯着四周,一旦察觉到瘴气凝聚的异动,便立刻扑上前撕咬撞击,用肉身筑起屏障。
小队中,人与人、兽与兽、人与兽之间虽仍有隐隐戒备,却在共同的威胁下形成了默契:一名人族修士被瘴气引发的幻觉困住,面露痴迷,身旁的青狼灵兽立刻用头颅撞醒他;一只幼兽不慎陷入瘴气漩涡,两名人类修士迅速出手,以灵修之力将其拉出。
更远处,几缕凝聚成形的黑色气团(已生灵识的魔气)正悄然逼近,它们无声无息,试图钻进小队成员的识海,却被人族的智修灵光与兽族的魄修气场联手挡回,发出刺耳的尖啸。
这幅画没有大规模的厮杀,却通过“破幻觉、驱瘴气、互救应”的细节,将人兽合作的必要性与默契展现得淋漓尽致,人族的智修擅长识破幻象、规划路径,兽族的魄修擅长驱散瘴气、抵御冲击,两者优势互补,方能在绝境中前行。
它们并非主动对抗“魔族族群”,而是在穿越魔气地带时,共同抵御这无差别、无实体的环境威胁,每一步都充满艰险,却又因彼此的存在而多了几分生机。
徐明看向下方的兽皮注解,文字简洁明了:“魔气地带为浊气聚合之地,瘴气蚀骨,幻象惑心,无实体却有灵识,误入者九死一生。人族凭智修破幻、灵修开路,兽族凭魄修驱瘴、肉身护持,为通行或探索,两者放下部分戒备,优势互补,共抗魔气威胁,合作共赢的格局在绝境中愈发鲜明。”
第十二幅画的顶端首先看到的是贴着兽皮提示,内容为:魔气滔天,灭族之危
而这幅画的画风也是凝重到了极致,天地间被两种极端力量分割,一边是盘古大陆的核心区域,人、兽、植物族群仍在各自的领地野蛮修炼,各族部落间为争夺资源挥戈相向,兽族族群为守护猎场嘶吼厮杀。
而在他们各自竞争争斗厮杀间,魔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壮大;另一边的黑色的魔气瘴气已不再是零星蔓延,而是化作遮天蔽日的黑雾,如潮水般向大陆深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