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雾如幕,笼罩着伤痕累累的“Aadea”号。它正以自身极限的、近乎悲壮的速度,劈开灰暗的海浪,朝着东北方向那片象征着希望与未知的南海边境线奋力前行。船体不时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和引擎过载的低沉咆哮,仿佛一个身负重伤、却心急如焚的旅人,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奔向家园。
“战神,战神,这里是黑鹰1-1,发现目标,目视可见,正在接近中。”加密通讯频道里,传来“海鹰”直升机飞行员冷静得近乎残酷的报告声。其中一架h-60R如同幽灵般穿透浓密的寒气,旋翼搅动着雾气,出现在“Aadea”号侧后方不远处的低空。它庞大的机身和短翼下挂载的机枪与火箭巢,在灰蒙背景下勾勒出狰狞的轮廓。
“黑鹰1-2,跟随。保持安全距离,提供全方位态势感知,热成像扫描甲板。”长机飞行员下达指令,第二架“海鹰”僚机的影子,在稍远处盘旋,机腹下的光电转塔(Eo\/IR)如同冰冷的复眼,牢牢锁定着下方的游艇,寻找着任何热源信号。
“来了!”驾驶舱下方,陈大发通过舷窗缝隙看到了那逼近的死神身影。她瞳孔微缩,毫不犹豫,立刻收回架设好的k11狙击步枪,动作迅捷如猫,缩回了船舱内部厚重的钢制门后。她很清楚,在这种拥有高性能热成像和雷达探测能力的武装直升机面前,单薄的船体上层建筑几乎透明,任何暴露在外的活体目标都是活靶子。唯有进入结构复杂、隔层较多的船舱内部,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敌方的高科技侦测。“胡萝卜,报告敌方直升机位置和扫描模式!”她对着耳机低语。
陆明锐的战术思路非常明确:放弃不切实际的海面对抗,充分利用“Aadea”号本身庞大的、迷宫般的内部结构。他要将这场防御战,打成一场在钢铁迷宫中的“地道战”,利用对地形的绝对熟悉,以及……他们隐藏的“外挂”,来弥补人数和火力的绝对劣势。他选择不分散防守,而是将有限的五人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一只可以依仗信息优势快速机动的铁拳。
这只铁拳的大脑和眼睛,就是“胡萝卜”。它已经无缝接入了陆明锐小队每个人的微型骨传导耳机。此刻,它不再是简单的船载AI,而是化身为掌控全局的战术指挥官和无孔不入的侦察兵。
“注意,敌方两架直升机已抵达本船左右舷外500米空域悬停。热成像扫描中……检测到船头、船尾区域有多个高热量聚集点,疑似速降准备。扫描模式为周期性扇形扫描,当前扫描间隙为3.2秒。”胡萝卜冷静的电子音在五人耳机中同步响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初期预警和敌方行为模式分析。
“裴清安装的那些‘小眼睛’起作用了。”尼克低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249的扳机护圈。这几天,裴清这个机械天才几乎是不眠不休,利用船上能找到的一切备用零件和线缆,在“Aadea”号的关键通道、出入口、通风管道甚至一些隐蔽角落,加装了数十个微型、高分辨率的广角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被巧妙地伪装或嵌入船体结构,极大地扩展了胡萝卜的视觉感知范围。可以说,在这艘船的内部,基本已经不存在绝对的视觉死角。裴清推了推眼镜,紧张地点点头,怀里紧抱着他的px。
“黑鹰1-1,船头悬停,Fox1小队速降。”
“黑鹰1-2,船尾悬停,Fox2小队速降。”
清晰的指令从直升机传来,甚至被胡萝卜灵敏的被动声学监测系统捕捉并翻译,同步到了陆明锐小队的耳机里。
很快,伴随着滑降索摩擦的细微声响和靴子落在甲板上的闷响,两支各三人的精锐小队,如同暗夜中滴落的毒液,分别落在了“Aadea”号的首尾甲板。他们动作娴熟,落地后立刻呈战术队形散开,借助甲板上的设施作为掩体,枪口警惕地指向各个方向。动作干净利落,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准。
“Fox1控制驾驶舱,Fox2控制动力舱。”战神指挥中心的命令再次传来。
“收到。” Fox1小队的队长,一个代号“铁砧”的老兵,打了个简单的手势。三名队员如同训练有素的猎犬,开始沿着船头甲板向主入口移动,步伐轻盈,配合默契。
而在船体内部,陆明锐五人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肾上腺素开始飙升。
“Fox1小队,三人,已通过主入口,进入一层大厅。正在向中央旋梯移动,目的地明确,驾驶舱。”胡萝卜的声音如同最精确的导航,在黑暗中为他们指引方向。“旋梯内部摄像头显示,队形:尖兵领先三阶,装备4A1+EGL榴弹发射器;队长居中,装备4A1+垂直握把;断后距队长五阶,装备4A1+消音器。全员身着IV级防弹插板,头盔配备夜视仪。”
陆明锐大脑飞速运转,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由胡萝卜数据构建的实时三维地图,敌人如同三个清晰的红点在其中移动。“去第三层,‘影院’外面的旋梯拐角!那里最窄,视野受限,是我们打埋伏的最佳地点!行动!”他低声下令,语气斩钉截铁。
五道身影如同鬼魅,在胡萝卜的指引下,利用船员通道和后勤楼梯,悄无声息地抢先抵达了第三层。这里原本是豪华的影院和娱乐区,此刻灯光全无,只有应急指示灯散发着幽绿的光芒。巨大的屏幕和错落的座椅投下片片阴影,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处。他们选择的伏击点,正是连接二层与三层的那个螺旋楼梯最狭窄的平台上方的阴影里,以及平台两侧的装饰性廊柱和后方的音响设备之后。这里旋梯宽度仅容一人半舒适通过,一旦遇袭,转身和规避都极其困难。
五人迅速就位,呼吸调整到最轻。陆明锐和苏澜占据左侧阴影,陆明锐的4和苏澜的K18分别锁定楼梯入口上方的不同高度,负责打击领先的尖兵和紧随其后的队长;尼克和陈大发在右侧廊柱后,陈大发的狙击枪在此处空间无法施展,她迅速将k11背在身后,抽出了加装消音器的9手枪,与手持249、占据了一个稍高工具箱后方的尼克形成交叉火力,负责压制和补枪;裴清则隐藏在后方一个巨大的低音炮后面,他的px冲锋枪更适合近距离控场,枪口指向旋梯上方,负责防止敌人狗急跳墙向上冲击,并随时准备投掷一枚震撼弹。每个人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计算,确保火力覆盖无死角。
“目标进入第二层旋梯… 正在向上… 接近第三层平台… 尖兵已进入视野…”胡萝卜的报点精确到米,声音平稳得令人安心。
下方传来极其轻微但规律的靴子踩踏金属楼梯的声音,越来越近。三名队员显然极为专业,移动时尽量利用楼梯结构隐蔽身形,交替掩护前进。尖兵的枪口随着视线缓慢移动,手指轻搭在扳机护圈上,全身肌肉紧绷。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在无数双“电子眼”的监视之下,他们才是被围猎的对象。
走在最前面的尖兵,战术靴刚刚踏足第三层平台,身体尚未完全展开,视线本能地扫向前方幽暗的影院空间。
“打!”
陆明锐低吼一声,如同发出了攻击的讯号。
· 砰!砰! 陆明锐手中的4和苏澜的K18几乎同时开火,两个精准的短点射,在消音器的抑制下声音沉闷。子弹撕裂空气,直接射穿了刚刚露头的尖兵的面罩和颈部要害,鲜血瞬间溅射在背后的墙壁上,他甚至没来得及发出一声闷哼就向后倒去。
· 几乎在同一瞬间,哒哒哒哒——! 尼克手中的249发出了沉闷而持续的咆哮,炽热的弹幕如同金属风暴,瞬间笼罩了走在第二位的队长“铁砧”。尽管“铁砧”在听到第一声异响(即使消音,近距离仍有明显声响)的瞬间就试图侧扑向楼梯扶手下方,但尼克的压制火力覆盖了他所有可能的规避角度。数发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腹和手臂,IV级插板挡住了致命伤,但巨大的动能让他肋骨断裂,内脏震荡,穿透手臂的子弹更是让他瞬间失去平衡,武器脱手,惨叫着倒地。
· 走在最后的断后队员反应极快,在枪响的瞬间就猛地向后缩回楼梯下方,同时举枪试图向上盲射还击。但陈大发早已预判了他的动作,在他缩头的瞬间,她手中的9手枪已经连续两次击发!噗!噗! 两声经过消音器处理的微弱枪声过后,两发9手枪弹精准地穿过楼梯扶手的缝隙,一枚打中了他举枪的手臂肘关节,另一枚则击中了他的侧肋防弹插板边缘未保护区域。他闷哼一声,手臂传来钻心剧痛,武器几乎握持不住。
· “清理!”陆明锐喝道,声音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