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老兵’号更换推进器,光是拆除固定螺栓就用了 4 小时,还损坏了周边的电路。” 莉娜想起之前的维修经历,语气中满是感慨,“现在有了模块化设计,更换推进器模块只需要松开 4 个快速锁扣,接上通用接口,1 小时就能完成,效率提升了 4 倍。未来在战场上遇到紧急损伤,我们甚至能在航行中更换模块,不用再返回基地维修。”
三、布局优化:平衡性能与实用性
除了模块化设计,团队还对舰体布局进行了全方位优化,解决传统战舰 “功能冲突” 的问题 ——
? 重心平衡:将重量最大的能源核心与推进器模块分别布置在舰体中部与尾部,通过调整模块位置,让舰体的重心始终保持在中部偏下位置,避免航行时出现 “头重脚轻” 的情况。测试显示,“奇美拉” 级在全速转向时,倾斜角度仅为 15 度,远低于 “老兵” 号的 30 度,大幅提升了航行稳定性;
? 能源传输路径:重新设计能源传输管道,采用 “环形分布” 模式,从能源核心向四周辐射,确保每个模块都能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管道的关键节点还安装了 “备用传输接口”,就算某一条管道受损,能源也能通过其他路径传输,避免出现 “一处受损,全舰瘫痪” 的情况;
? 散热优化:在舰体两侧设计 “蜂窝式散热孔”,每个散热孔都配备智能温控阀门,可根据设备温度自动调节开合度。同时,在高温设备(如灵能主炮、推进器)周围布置 “灵能散热导管”,利用星晶的导热性将热量快速导出,避免舰体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设备运行。
“之前‘老兵’号的主炮连续发射 3 次,就会因温度过高被迫停止,现在‘奇美拉’的散热系统能支持主炮连续发射 10 次,温度还能控制在安全范围。” 星璃用灵能感应模拟散热效果,她能 “看到” 热量通过导管快速流向舰体外侧,像 “汗液” 一样通过散热孔排出,“更重要的是,灵能散热导管还能回收部分热量,转化为辅助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设计过程中,团队也遇到过不少难题 —— 比如星晶合金桁架的焊接精度要求极高,误差不能超过 0.1 毫米,老周带领焊接小组反复练习,用了整整一周才掌握 “灵能焊接技术”;又如模块化接口的密封性问题,最初设计的接口在模拟水压测试中出现漏水,凯和团队连续修改 5 版设计,最终采用 “灵能密封环” 与 “机械密封圈” 双重密封,才达到防水防气的标准。
“每一处细节都不能马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栓,都可能影响整个舰体的安全。” 凯指着蓝图上一处不起眼的节点,“这里的螺栓我们测试了 10 种不同材质,最终选择了‘星晶 - 钛合金复合螺栓’,它能承受 500 千牛的拉力,还能抵御星际辐射的腐蚀,确保长期使用不会松动。”
当设计蓝图最终定稿时,整个设计大厅里弥漫着一种 “如释重负” 的兴奋。团队成员们围在蓝图前,用手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线条,仿佛能触摸到 “奇美拉” 级未来的模样 —— 它不再是纸上的线条,而是一艘即将在星空中翱翔的 “钢铁巨兽”,拥有坚不可摧的骨架、灵活多变的功能、以及无限升级的可能。
“这不仅仅是一艘战舰的设计,更是我们对抗追猎者的‘底气’。” 雷诺的语气带着感慨,“有了这样的舰体结构,‘奇美拉’才能承载我们所有的技术突破,才能在这片危险的星域中保护我们、带领我们寻找新的希望。”
星璃的额间晶体与蓝图上的星晶结构图案产生共鸣,她能隐约 “感知” 到这艘战舰未来的力量:“它会成为我们的‘家’,也会成为人类反抗追猎者的‘旗帜’。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奇美拉’会带着我们冲出小行星带,让追猎者知道,人类从未放弃过希望。”
夜幕降临,设计大厅的灯光依旧明亮。团队成员们开始将蓝图拆解为详细的零件图纸,为后续的制造做准备。激光指示棒的光点在蓝图上移动,照亮了每一处精心设计的细节,也照亮了团队心中的期待 —— 他们知道,舰体结构的设计只是 “奇美拉” 计划的一步,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保持这份对 “完美基础” 的追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当第一份零件图纸打印完成,纸上的舰体结构线条清晰分明,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即将实现的传奇。“奇美拉” 级的 “骨架” 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只需要为它注入 “心脏” 与 “大脑”,它就能在星空中苏醒,开启属于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