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 数据库机房的全息投影设备第一次被完全激活,淡蓝色的光芒在空旷的机房内交织,勾勒出一艘流线型战舰的三维模型 —— 它既没有 “老兵号” 的厚重装甲,也没有追猎者舰船的狰狞棱角,舰身呈银紫色渐变,中部的环形结构像一枚悬浮的戒指,两端延伸出的翼展上布满细碎的能量纹路,在投影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凯站在投影中央,手指在空中轻轻滑动,模型随之旋转,露出隐藏在舰腹的武器舱和能源核心区域,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在凝视一件即将诞生的艺术品。
“这就是‘奇美拉’级?不是之前那个临时拼凑的阵列,而是真正的战舰?” 雷诺走进机房时,正好看到模型旋转到舰首位置,那里的菱形结构让他想起艾塔尼遗迹中见过的灵能共鸣装置,语气中带着惊讶与期待。
凯点头,手指在空气中轻点,模型侧面弹出一行标注:“‘奇美拉’级原型舰,设计理念:多元科技有机融合。” 他转向雷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之前的‘奇美拉协议’是‘强行拼接’,把灵能和深渊能量硬塞在一起,就像给拖拉机装火箭引擎。但这次不一样,我从数据库里找到了艾塔尼文明的‘生物能源共生’技术,再结合人类的工程学和追猎者的能源效率设计,要做一艘真正能‘驾驭’多种能量的战舰。”
星璃此时也走进机房,她的目光刚落在模型中部的环形结构上,额间的晶体就轻轻颤动起来:“这个环形装置…… 有艾塔尼灵能核心的波动!我能感觉到它和我的灵能有共鸣,像是专门为灵能者设计的‘能量接口’。”
“没错,这是‘灵能 - 常规能源共生环’。” 凯调出环形结构的拆解图,投影中,环形装置被分为三层 —— 内层是艾塔尼特有的 “活性能量导体”,用数据库记载的 “星晶矿石” 打造,能像生物血管一样传递灵能;中层是人类研发的 “超导合金线圈”,负责稳定常规能源输出;外层则是借鉴追猎者技术的 “能量缓冲层”,用可变形的深渊能量晶体制作,能吸收两种能源碰撞产生的多余能量,避免像之前那样出现失控爆发。“星璃你的灵能可以直接注入内层导体,通过中层线圈的频率调节,和常规能源形成‘共振共生’,输出功率是‘老兵号’主能源的 3 倍,而且稳定性能达到 98%。”
莉娜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模型的武器系统上。她走到投影侧面,指着舰首菱形结构下方的凹槽:“这里应该是主炮位置吧?之前的灵能狙击炮只能单点攻击,新舰的主炮能不能兼顾范围压制和精准打击?”
“当然,这是‘双模灵能主炮’。” 凯调出武器系统的演示动画,投影中,菱形结构下方的凹槽弹出两根并列的炮管,一根发射出凝聚的淡紫色灵能穿甲弹,另一根则释放出扩散的能量冲击波,“穿甲弹模式用你的狙击经验校准弹道,能击穿追猎者的重型护盾;冲击波模式则可以覆盖 1 公里范围,清理集群的无人机或小型舰船。而且主炮的能源直接来自共生环,不需要额外储备弹药,只要能源充足就能持续开火。”
老周和小郑此时也闻讯赶来,两人的目光立刻被模型的舰体结构吸引。老周指着舰身两侧的翼展:“这翼展看起来很薄,会不会像‘老兵号’那样容易被击穿?我们之前吃够了装甲薄弱的亏,新舰的防御必须跟上。”
“这是‘动态自适应装甲’,比‘老兵号’的合金装甲强太多了。” 凯调出装甲系统的模拟演示,投影中,翼展表面的能量纹路突然亮起,当模拟的炮弹击中装甲时,纹路会瞬间汇聚成防御屏障,将炮弹弹开,“装甲内层是‘蜂窝式缓冲结构’,用轻量化合金制作,减轻舰体重量;外层则是‘能量感应涂层’,能根据来袭武器的类型,自动调整防御模式 —— 面对实弹就硬化装甲,面对能量武器就激活护盾,防御效率是‘老兵号’的 4 倍,而且重量只有原来的一半。”
小郑则好奇地指着模型舰腹的小型舱门:“凯哥,这里是不是维修机器人的出入口?之前‘老兵号’的机器人只能在外部作业,新舰能不能让机器人在内部快速修复损伤?”
“你说对了,这是‘全域维修通道’。” 凯调出舰体内部结构图,投影中,舰腹的舱门连接着贯穿全舰的管道,管道内标注着机器人的移动路线,“新舰内部有 20 条这样的维修通道,配备 50 台小型维修机器人,它们能通过通道抵达任何受损区域,用携带的纳米合金和灵能修复剂,在 30 分钟内修复中度损伤。而且机器人的 AI 系统会和‘先锋号’AI 联动,实时获取战场数据,优先修复关键部位,不用我们手动操控。”
当讨论到舰船的机动性时,雷诺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新舰的能源和武器系统都比‘老兵号’强,会不会导致机动性下降?之前和追猎者周旋时,‘老兵号’的速度经常跟不上,新舰不能再有这个弱点。”
“机动性是重点设计方向,这是‘矢量推进系统’。” 凯调出舰尾的推进装置结构图,投影中,舰尾弹出 6 个可旋转的推进喷口,每个喷口周围都有环形的能量纹路,“喷口用追猎者的‘可变向技术’设计,能 360 度旋转,实现全方位机动;推进能源则来自共生环的多余能量,通过喷口的‘能量压缩技术’,能让新舰的最高速度达到‘老兵号’的 1.5 倍,而且转向时不会损失速度,比追猎者的轻型主力舰还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