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应组(雷诺):雷诺留在 “先锋号” 担任 “全局指挥官”,负责调动护航舰接应、监控边境局势、协调与其他势力的联络,一旦 “老兵号” 暴露,他将立即启动 “支援预案”,确保撤离通道畅通。
? 远程支持组(星璃):星璃在 “先锋号” 的灵能实验室建立 “远程感应网络”,实时向执行组传递深渊能量波动信息、追猎者调动预警,同时协助凯分析追猎者的通讯信号,提供 “灵能解码” 支持 —— 她的灵能能感知通讯中的 “情绪波动”,辅助判断追猎者的意图。
“分工明确后,我们还要制定‘时间节点表’,确保行动按计划推进。” 雷诺调出行动时间表,投影在沙盘旁的屏幕上:
? 行动前 12 小时:“老兵号” 完成物资补给,加载无人机、电磁脉冲弹、灵能干扰手雷等装备;凯对电子战系统进行最后调试,星璃建立远程感应通道。
? 行动前 2 小时:“老兵号” 驶离 “先锋号” 前哨站,沿 “隐蔽航道” 向数据深渊边缘移动,全程保持 “信号静默”。
? 行动 0 小时(凌晨 3 点):“老兵号” 抵达碎石带,进入巨石阴影区潜伏,启动伪装程序,开始第一轮观测。
? 行动 6 小时:完成第一轮情报收集,向 “先锋号” 发送加密数据;释放无人机至能量紊乱区,建立临时观测点。
? 行动 12 小时:回收无人机,分析通讯信号;根据情报调整观测重点,若追猎者活动正常,继续潜伏;若出现异常,启动撤离预案。
? 行动 24 小时:完成主要侦察任务,沿主撤离线返航,与 “破浪号” 在安全区汇合。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团队还进行了 “桌面推演”—— 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流程:当推演到 “轻度暴露” 场景时,凯模拟释放幻影,莉娜模拟干扰通讯,雷诺模拟调动护航舰接应,每个环节的响应时间都控制在 10 秒以内;当推演到 “重度包围” 场景时,莉娜模拟主炮攻击,凯模拟电磁脉冲,星璃模拟远程预警,整个流程衔接流畅,没有出现明显漏洞。
“推演结果符合预期,但我们还要考虑‘意外变量’。” 星璃突然开口,她的灵能感知到沙盘上未标注的一处 “能量异常点”,“在主撤离线附近,有一道‘不稳定的深渊能量流’,它的波动频率没有规律,可能会突然增强,干扰‘老兵号’的护盾系统。我会在行动前绘制能量流的‘波动周期图’,标注出‘安全通过窗口’,避免你们被能量流波及。”
凯立刻将能量异常点加入预案:“我会在‘老兵号’的护盾系统中加入‘能量流补偿模块’,一旦遭遇突发能量冲击,系统会自动调整护盾频段,抵消干扰。同时,我会在主撤离线沿途设置‘能量监测浮标’,实时传递能量流动态,为你们提供预警。”
推演持续了整整 4 小时,当最后一个场景模拟完成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微亮。团队成员们虽然疲惫,却没有丝毫懈怠 —— 他们将计划中的每个参数、每个流程、每个分工都记录在 “行动手册” 中,手册分为 “执行版”(莉娜、凯使用)、“策应版”(雷诺使用)、“支持版”(星璃使用)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标注了 “紧急联络方式”“密码重置流程”“预案切换条件”,确保即使出现通讯中断,每个人也能独立执行任务。
“现在,‘深渊之眼’行动的计划已经完整。” 雷诺拿起行动手册,目光扫过团队成员,“莉娜、凯,你们肩负着获取情报的重任,记住 —— 我们的目标是‘侦察’,不是‘战斗’,一旦出现超出预案的风险,立刻撤离,情报可以再收集,但你们的安全不能有任何闪失。”
莉娜接过执行版手册,郑重地点头:“放心,我们会严格按计划执行,不冒不必要的险。”
凯则调试着终端上的电子战系统:“我已经将所有预案程序编入系统,遇到情况只需按下对应按钮,就能自动执行应对流程,不会出现操作失误。”
星璃走到两人身边,将一块 “灵能感应晶体” 递给他们:“这块晶体能增强我们的远程感应,即使在暗物质区通讯中断,我也能通过它感知你们的安全状态。如果遇到危险,只需注入灵能,我就会立刻收到预警。”
当团队成员走出战术会议室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老兵号” 静静地停泊在船坞中,新型合金装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莉娜和凯拿着行动手册,快步走向 “老兵号”,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雷诺则返回中央控制室,协调护航舰的接应部署;星璃则走进灵能实验室,调试远程感应设备。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 “谨慎”,却也透着 “决心”—— 他们知道,主动侦察充满未知风险,可能会遭遇突发包围,可能会暴露踪迹,甚至可能面临追猎者的疯狂反击。但他们更清楚,被动防御只会让团队越来越陷入困境,只有主动出击,掌握追猎者的情报,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主动,才能守护好 “先锋号” 和遗忘星域的希望。
“行动倒计时 6 小时。” 雷诺看着终端上的时钟,轻声自语,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愿‘深渊之眼’,能为我们照亮胜利的道路。”
船坞中,“老兵号” 的引擎开始预热,淡蓝色的能量流缓缓涌动,像在为即将到来的侦察之旅,积蓄着力量。